
夏天到了
人们最喜欢的莫过于冷饮、冰啤酒、凉菜
特别是高温的天气,一口喝下去,怎一个爽字了得
但是
吃完以后,你的脾胃还好吗?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春天养肝,夏天养心,长夏养脾,秋天养肺,冬天养肾。
什么叫长夏,一般是指阴历六月,一年中气候最湿润的日子。
农历六月,转换成公历即为每年的7月-8月的一段日子,夏季的最后一个月份。此时气候最为潮湿,乃因多阴雨而潮湿。空气中湿度大,大气压偏低。
长夏在五行属土,在五方属中央,在五气属湿,在五脏属脾,在五体属肌肉。
脾胃的功能
脾胃是身体的轴心。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的关系极为亲密。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
脾喜欢燥,不喜欢湿。中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现代人大多都存在“湿气重”问题。
一、脾胃虚弱有哪些表现?
1、大便稀溏
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2、月经、白带异常
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白带过多、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3、流口水也因脾虚
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4、自查:看看自己的舌头
脾虚的时候,除了以上的症状之外,在舌头上也是有很大症状的,如舌体胖大加上舌边齿印都是脾虚的表现。
二、脾虚的饮食调理
脾虚的人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 一般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可适当食用性味辛热的食物。
(1)白扁豆粥
白扁豆有健脾的功效,能够补气,适用于脾虚、食少或者泄泻的人群食用最佳。
同时白扁豆有化湿消暑的作用。夏天里很多人都会出现中暑的情况,夏天服用也较为合适。
每次取炒白扁豆60克(或鲜白扁豆120克),粳米60克,同煮为粥,当作早晚点心温热食用。连用10~15天。白扁豆既补养,又能治病,如果再加些山药(40~60克),同煮成扁豆山药粥,效果会更好。
(2)参莲大枣粥
莲子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同时可以养心安神,对于夏天失眠人群有一定作用。
党参、干莲子各10克,大枣10枚,粳米30克。党参、莲子碾细末待用,将大枣用水略煮,剥皮去核,取枣肉切碎。以煮枣水将米、枣肉、党参末、莲子末煮成粥。早晚温热服食。
(3)小儿脾胃虚弱的饮食补养
莲子山药粥取莲子,山药,粳米。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
沙参麦冬扁豆粥取沙参,麦冬,扁豆,粳米。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的脾阴虚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