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元旦前后,全国气温骤降,全国各地不少地方都下起了雪,身处南方的小编虽然没看到雪,但也觉得阵阵寒意。过两天马上又迎来可以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小寒。
俗话说,“冷在三九”。每年“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小寒节气,不少人都“中招”感冒了,因此大家还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的预报,预防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注意防寒防冻。
下面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小寒节气要注意的几个养生小诀窍。
一、起居方面
1.早睡晚起。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
2.注重保暖。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着衣应以保暖为第一要务。 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此节气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头颈、背、手脚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注意头部保暖,不仅外出要戴帽子,还要做好出门前、临睡前别洗头等生活细节。注意背部保暖,日常可着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肾阳。对于老年人,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运动锻炼不可少
俗话说冬练三九,这个时节适当的健身运动有增强心脏功能、增强食欲、增强身体耐寒力等诸多好处。但是也要注意锻炼身体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和方法。因天气寒冷,人体气血运行较缓慢,关节的灵活性也较低,所以,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免发生运动损伤。
运动量宜由小而大,循序渐进,以微出汗为原则,一定要避免因过多流汗而耗散人体的阳气。此外,锻炼身体的时间适合选择在太阳出来以后,傍晚日落之前。不要太早就去户外锻炼,在大风、大雾等较恶劣天气的早晨,不宜进行露天锻炼,因为这时空气中还没有散去的污浊物会被吸入到体内,对身体不利。
因此锻炼要注意:
第一,不宜太早。
第二,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第三,运动时务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阳气外泄。
三、饮食养生:温补防寒,饮食多样
推荐三款适合小寒节气食疗的养生药膳,尤其适合冬天怕冷、四肢冰凉的阳虚体质人群。
1.当归生姜羊肉汤
此前已多次提到过这味药膳了,就不再累述了。
[配料] 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做法] 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放入砂锅中,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加入足量清水,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
[功效] 温中补血,祛寒强身。
2. 桂圆蛋汤
具体做法:取鲜桂圆肉50克(干桂圆肉25克)、鸡蛋两个、干红枣15枚,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红枣烂熟,将鸡蛋打散冲入汤内稍煮,加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温阳补气养血
3.小寒八宝粥
[配料]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莲子20克,枸杞10克,桂圆肉10克,大枣10克。
[做法] 将赤小豆、薏米、莲子洗净浸泡2小时,放入锅中,加入糯米、大米等其他食材,小火慢煮1小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
四、冬天泡脚
因“冬应肾”,冬季养生可以多做叩齿和泡脚。冬天经常叩齿,有益肾、坚肾之功;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可助肾中阳气升发,有利健康。怕冷的人可以适当在泡脚水中加入艾叶,温阳散寒的作用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