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运动减少、贪凉、食用冷饮、过度使用空调等这些容易损伤人体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许多人表现出脾虚的症状。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然而现代人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太容易不当,饮食不节、饮食肥腻、偏食偏嗜、饥饱不均、暴饮暴食等都可能伤及我们的脾胃。
一、脾胃虚弱有哪些表现?
1、大便稀溏
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2、或胖或瘦
脾五行属土,主肌肉,应该当脾虚的时候,人会出现全身乏力的情况,并且汗多、气短。另外会出现眼皮沉重或者是抬不起来的情况,且下肢容易水肿。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3、月经、白带异常
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白带过多、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4、流口水也因脾虚
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5、自查:看看自己的舌头
脾虚的时候,除了以上的症状之外,在舌头上也是有很大症状的,如舌体胖大加上舌边齿印都是脾虚的表现。
二、脾虚的饮食调理最重要
正所谓病从口入,因此脾虚的调理也必须先从饮食着手,那么到底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哪些要多吃?哪些要少吃?
1、该忌口的还是得忌口
(1)凡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均为禁忌食物,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莱、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2)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
(3)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2、哪些能吃?
对脾虚的人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 一般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可适当食用性味辛热的食物。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白扁豆粥
每次取炒白扁豆60克(或鲜白扁豆120克),粳米60克,同煮为粥,当作早晚点心温热食用。连用10~15天。白扁豆既补养,又能治病,如果再加些山药(40~60克),同煮成扁豆山药粥,效果会更好。
(3)参莲大枣粥
党参、干莲子各10克,大枣10枚,粳米30克。党参、莲子碾细末待用,将大枣用水略煮,剥皮去核,取枣肉切碎。以煮枣水将米、枣肉、党参末、莲子末煮成粥。早晚温热服食。
(4)山药糊
山药片60克,轧细过筛,加水调糊置炉上,用筷子不断搅动煮熟,加白糖适量,每日服2~3次。
(5)小儿脾胃虚弱的饮食补养
红枣小米粥取红枣,小米,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小儿。
莲子山药粥取莲子,山药,粳米。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
沙参麦冬扁豆粥取沙参,麦冬,扁豆,粳米。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的脾阴虚小儿。
三、生活调养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思虑过度。中医认为脾属土,思虑过度易伤害脾胃正常运化导致不思饮食等情况。
(2)饭前少用脑,吃饭要专心,饭后稍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必要时经常在腹部戴一块棉肚兜。夏季亦不可贪凉露宿。
(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地作内养气功,保健操和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