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文章《每天学一点养生知识—阳虚体质》以后,有很多人咨询了督脉灸这种治疗。那么今天就给大家简单讲一下督灸这一特色疗法。
“督灸”也叫“督脉灸”, 又称长蛇灸,是一种在督脉上施以隔药或隔姜或隔蒜灸的疗法。是我国针灸医家从传统和民间疗法中挖掘和总结出来的一种独特灸疗方法。“督脉”中医称之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腠理疏松,百脉通畅,“督脉灸”刺激背部能起到强壮真元,祛邪扶正,鼓动气血流畅,防病保健,治愈顽疾。
疗方法令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取督脉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常规消毒后在治疗部位涂抹生姜汁,再在治疗部位上撒上督灸粉(保密处方),之后在其上覆盖桑皮纸或纱布,然后再铺生姜泥如梯状,最后在姜泥上面放置三角锥形艾柱,然后点燃三点,连续灸治三次后把姜泥和艾灰去除。灸疗后局部皮肤红润。
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也就是从颈椎到尾骨这段距离,贯穿着总管一身阳气的督脉。古人称之为"阳脉之海"。脉如其名,就如同汪洋大海,汇聚了全身经脉的阳气,并把这些阳气输送、布散到全身体表的肌肤腠理之处,发挥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在督脉上艾灸,借助督脉总督阳气的作用,激发出人体自身的阳气,又将这种温热,通过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层层传递到全身,恢复人体的自愈力。
督脉灸适合寒性及虚损性疾病。那么,哪些疾病属寒性,哪些属虚损性呢?
“虚”是身体里有益东西减少,常表现身体疲乏、懒散,打不起精神,没有胃口等。寒是冷的意思,感觉怕冷,穿的总比别人多,或腹部、手脚等部位发凉,用热水袋捂一会儿,感觉会舒服,严重时如从冰里透出来的冰冷感。这些感觉,从西医角度讲叫“亚健康状态”。
阳虚有哪些表现:
■精神不振,萎靡懒动。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脉象沉细。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身体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腹泻、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舌淡而胖,或有齿痕。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胖大舌,是阳虚的典型舌像。
具体适应症包括:
1.泌尿系统:慢性肾炎、慢性肾衰、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等。
2.呼吸系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3.消化系统:慢性胃肠炎,腹痛、腹泻、胃痛、食欲不振等。
4.妇科:宫寒、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调养、盆腔炎等。
5.风湿及骨伤科:颈、腰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肩周炎等。
6.亚健康状态调整:面色晦暗、疲乏懒散、畏寒肢冷、易着凉感冒、失眠多梦、免疫力低下等。
1、督灸治疗完成后,有少部分病人会出现头晕等情况,是由于体位突然改变所引起,稍作平躺休息即可恢复。
2、督灸治疗完成后,宜饮适量温开水,若能微微出汗,疗效最佳。
3、督灸治疗后严禁吹空调,不宜直接吹风扇;一周内禁吃海鲜、酒类羊肉等温热刺激食物。
4、督灸治疗后5小时方可用温水冲浴身体,严禁用手抓挠督灸治疗部位,严禁汗蒸、泡浴、醉酒等。
5、督灸治疗一周内以休息为主,严禁熬夜、劳累、大汗出等。
6、督灸治疗完成后若督灸治疗部位有水泡、发痒、疼痛等为正常灸疗反应,不必惊慌。严重者由专门大夫处理。
7、多次督灸治疗时,在某次督灸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烦躁、无法坚持等情况,此为督脉将通之征象,若坚持治疗,疗效将会有大幅提高。
8、督灸治疗后若有任何不适,请及时与大夫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