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会一点养生知识—气虚体质

张国辉医生 发布于2018-11-06 09:32 阅读量6594

本文由张国辉原创

    气虚体质,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词,它在中医学基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个人都有可能气虚体质,就近些年来看,气虚体质的人在不断的增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气虚体质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元气不足。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主要是由肾中的精气,脾胃的运化之气以及肺吸入的清气组成。而气具有推动、防御、温煦、固摄和气化的功能,一旦气不足则这些功能就无法正常运行,那么人体自然而然就会生病了。

    气虚体质在人身体上有哪些表现呢?

    气虚体质的人很容易感冒。在相同的环境下,别的小朋友都没有感冒,可是为什么自家的孩子就感冒了呢?其实这是气虚的表现,当人体卫气不固的时候,身体就会受到寒邪的侵袭,从而很容易引发感冒。


    气虚的人鼻炎、感冒不易好。很多中年朋友都会有这种感受,当天气变化时得了感冒,本想着吃几天药就可以好了,可是结果却不是这样的。两三个星期过去了,感冒或者鼻炎依然存在,尤其是鼻炎更是一直不愈。有些朋友还引发了鼻甲增生症,最终不得不做手术治疗。这是气虚原因导致的。气虚的人一方面是卫气不固,另一方面是防御能力下降。



    气虚体质的人脾胃也会受影响。比如胃胀、胃痛、免疫力下降、胃脘不适等等,尤其会引起人体发胖。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可见气虚之人对脾胃会有多大的影响了!

   气虚体质并没这么可怕,如何来调养呢?

   气虚不应盲目补气,而是要循序渐补。另外,在补气的同时还要补阴。气虚体质的人应该辩证身体哪里气虚,而不能肺气虚只补脾胃。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情志调摄】

   宜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不可过度劳神。

   宜欣赏节奏明快的音乐,如笛子曲《喜相逢》等。

【饮食调养】

   宜选用性平偏温、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大米、小米、南瓜、胡萝卜、山药、大枣、香菇、莲子、白扁豆、黄豆、豆腐、鸡肉、鸡蛋、鹌鹑(蛋)、牛肉等。尽量少吃或不吃槟榔、生萝卜等耗气的食物。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的食物。

参考食疗方:

   (1)山药粥:山药、粳米,具有补中益气功效,适合气虚体质者食用。

   (2)黄芪童子鸡:童子鸡、生黄芪,具有益气补虚功效,适合气虚体质易自汗者食用。本方补气力量较强,对气虚表现比较明显者,可每隔半个月食用一次,不宜长期连续服用。

【起居调摄】

     提倡劳逸结合,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平时应避免汗出受风。居室环境应采用明亮的暖色调。

【运动保健】

    宜选择比较柔和的传统健身项目,如八段锦。在做完全套八段锦动作后,将“两手攀足固肾腰”和“攒拳怒目增力气”各加做1~3遍。避免剧烈运动。

    还可采用提肛法防止脏器下垂,提肛法: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在会阴肛门部。首先吸气收腹,收缩并提升肛门,停顿2~3秒之后,再缓慢放松呼气,如此反复10~15次。

【穴位保健】

(1)选穴:气海、关元、足三里。

(2)定位: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见图3)。

(3)操作:用掌根着力于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每个穴位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

还可以采用艾条温和灸,增加温阳益气的作用。点燃艾条或借助温灸盒,对穴位进行温灸,每次10分钟。艾条温和灸点燃端要与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不要烫伤皮肤。温和灸可每周操作1次。 


【气虚体质的足浴保健】

    冬季养生原则:敛阴护阳,补肾益精,伏匿养心,豁达情志。人体的功能在经过其它三个季节的“生、长、敛”之后,到了冬季天气逐渐寒冷,万物从而转变为静态潜匿状态,身体代谢功能也随之减缓,以便累积机体所需的精微物质,为来年新的循环做物质上的准备。此刻肾脏是完成潜藏功能的主要脏器,因而此刻当辅以补肾益精、安神定志之法,使神志安宁才可确保机体阴阳的有序存储,最终使得精微闭藏充沛。

    在此推荐适合气虚体质的泡脚方————冬季五味养气汤

    组成:黄芪20克,补骨脂、白术各15克,五味子、炙甘草、参须各10克。

    原理:本方根据补中益气汤化裁而来,保留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配上五味子敛气益气,补肾宁心;加补骨脂补肾温脾,纳气助阳,并使阳气得以温通。诸药相合,共收健脾益气、宁心安神、温肾助阳之效。

    故芪汤:可用补骨脂、黄芪各30克煮水泡脚,效果亦较明显。

注意事项:

1.时间不能太长,以身上微微汗出为宜;

2.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避免影响胃的消化吸收;

3.泡脚用具最好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水位以浸泡到小腿为宜;

4.皮肤有外伤者忌用此方法;患有严重疾病者请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