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的意义

张国辉医生 发布于2018-11-04 11:53 阅读量6692

本文由张国辉原创

中医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一、无处不在的体质差异

每个人生下来胖瘦高矮不同,易患疾病不一样。

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不容易胖,而有的人“喝水”都会长胖?

为什么有些人能吃人参进补,有些人吃人参则流鼻血。

如果以比喻来说每个人都是一片树叶,而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调养上也是一样,每个人的调养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自已的体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中医很早就提了治病要“三因制宜”,因人而异。

二、不同年龄段人群体质的特点

• (1)青年体质特点:肾气旺盛,机体发育渐趋成熟。 

• (2)中年体质特点:脏腑功能减退,阴阳气血失调。 

• (3)老年体质特点:精血亏虚,气血运行不畅。 

三、关爱体质、调整体质,可以减少易发某类疾病的倾向,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治未病。 

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意思是治病要辨清体质,因人而异。中医体质辨识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预防、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是“治未病”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有利于实施个体化诊疗,有利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对于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现代医学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体质共有多少种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医体质共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 特禀质。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