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孕之后一旦出现阴道出血或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B超检查、血HCG 和孕酮测定等方法,评估胚胎的发育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中医可将胎动不安分为肾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血瘀型、外伤型等类型。对有外伤史、他病史、服药史者,应在诊察胎儿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安胎还是去胎的原则。
安胎方法:
一、中药内服
1、肾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头晕耳鸣,两膝酸软,小便频数,或曾屡有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
治法:补肾固冲,止血安胎;方药:寿胎丸加减
2、气血虚弱型: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小腹空坠,或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质稀薄,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方药:八珍汤加减
3、血热型:主要证候:主要证候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下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稠,心烦少寐,口渴饮冷,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安胎;方药:清经散加减
4、血瘀型:主要证候:宿有癥积,孕后常有腰酸,下腹刺痛,阴道不时流血,色暗红,或妊娠期不慎跌仆闪挫,或劳力过度,或妊娠期手术创伤,继之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大小便正常;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脉弦滑或沉弦。
治法:活血祛瘀,补肾安胎;方药: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加减
二、艾灸:
选取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温和灸。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益气养血等功效,可增强孕妇体质,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安胎。
0 在发挥中医药治疗胎动不安独特优势的同时,积极结合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提高疗效。孕后密切监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孕早期HCG每1.7-2日上升一倍提示胚胎发育良好,较高水平的雌激素以及雌激素水平持续稳定的增长亦与良好的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保胎过程中需结合B超检查了解胚胎发育情况,若头臀长度≥7mm且无胎心;孕囊平均直径≥25mm,且无胚胎;检查出无卵黄囊的孕囊2周后不见有心跳;检查出有卵黄囊的孕囊11天后仍不见有心跳。则提示妊娠失败。
在辨证治疗基础上,针对病因联合西医诊疗及时协助安胎,如黄体功能不全或孕酮水平低下者,早期应用地屈孕酮片20-30mg,每日口服,黄体酮注射液20-40mg,每日肌注;确定宫内妊娠后可加用HCG针;对于血栓前状态,可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中药酌情配伍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中医治疗同时借助西医检查手段,用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方能获良效。
在中医看来,保胎主要是稳固“母体”和“胎元”。如母体长期情绪和疲劳导致肾气耗损、体质虚弱、冲任不固,或胎元本身不固、胎气不坚,均可出现一系列胎动不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母体与胎元两者的固护,可更有效地为准妈妈和宝宝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安胎以补肾固冲为主,并根据不同情况辅以益气、养血、清热等法,总宜辨证施治。若经治疗后腰酸、腹痛加重,阴道流血增多,以致胎堕难留者,又当去胎益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