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次由血尿谈及膀胱癌的时候,打过一个比喻,就是将膀胱比作农场,膀胱粘膜比作土壤,膀胱癌比喻为最特殊,繁殖扩散能力最强的杂草。那么膀胱这个大农场,为啥会长出膀胱癌这株杂草呢?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来讲讲外在因素。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是两大外在致病危险因素,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约50%的膀胱癌患者有吸烟史,吸烟者膀胱癌的患病风险增加2-3倍,风险率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与烟中含有的芳香胺类化合物4-氨基联苯有关系。约20%的膀胱癌患者发病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如纺织、染料制造、橡胶化学、药物制剂和杀虫剂生产、油漆、皮革及铝和钢铁生产领域,此类人群长期接触芳香胺类化合物、多环芳烃和氯代烃、β-萘胺、4-氨基联苯等。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膀胱内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细菌、血吸虫、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长期异物刺激(留置导尿管、结石)与膀胱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关系密切。还有,大量摄入脂肪、胆固醇、油煎食物和红肉、长期饮用砷含量高的水、咖啡、人造甜味剂及染发可能增加膀胱癌的患病危险。既然知道这些危险因素,那么便可以采取措施应对,从而起到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就如同《黄帝内经》所说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说完外在因素,我们接下来说说内在因素。所谓内在因素,即是基因异常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及基因异常有关,有家族史者发生膀胱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2倍。正常膀胱细胞恶变始于细胞的DNA改变,化学致癌物质是膀胱癌的主要外在致病因素,包括芳香类化合物如2-萘胺、4-氨基联苯等,存在于烟草及各种化工制品中,上述致癌物代谢后进入尿液,导致膀胱上皮细胞恶变。这个和上面的外在因素其实是一致的。另一种分子机制是编码调节细胞生长、DNA修复或凋亡的蛋白抑制基因失活,使DNA受损的细胞不发生凋亡,导致细胞生长失控。通俗点来说,就是基因突变累积到一定程度,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繁殖,也就是变成癌细胞了。当然基因突变的累积是需要时间的,这也是为什么癌症多见于老年人的一个原因。
讲完了膀胱癌的危险因素,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普通人能做什么:首先是规避两大危险因素——吸烟和工业化学产品;其次呢,注意健康饮食,减少高油高脂的饮食;最后呢,是定期体检,这里不完全是为了早发现膀胱癌,对于慢性炎症和异物刺激,也是需要早发现,早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