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成功率比较高?

卢可士医生 发布于2023-02-20 09:15 阅读量3608

本文由卢可士原创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有些结石虽然适合体外超声波碎石,但成功率比较低,直接选择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取石等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碎石、排石成功率,缩短病程,减少肾绞痛、肾脏/输尿管损伤等不必要的痛苦,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ESWL清石成功率呢?

(1)结石CT值:ESWL 最难以击碎的结石依次为一水草酸钙结石、碳酸钙结石、胱氨酸结石等高CT值结石,这些结石质地都比较硬,如果这些结石>15 mm不应考虑行ESWL,因为碎石成功率比较低。尿酸及磷酸镁铵结石CT值低,较疏松,碎石成功率高。即CT 值越小,结石脆性越大,更易于击碎。有研究显示结石CT值<1000Hu时ESWL成功率为87. 7%,结石CT值>1000Hu时ESWL成功率为56.2%;

(2)皮肤到结石距离:皮肤到结石距离也是碎石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碎石机的焦点距离为15 cm,脂肪组织减少了冲击波的能量,故皮肤到结石最大距离不应超过12 cm;

(3)结石大小:结石越大(>10mm)需要的碎石能量越大、碎石次数越多,否则冲击波能量达不到要求结石粉碎效果就欠佳;同时大结石碎石后形成的碎块多排石时间长,甚至可能引起“石街”,需要再次碎石率也更高;结石宽度越大对输尿管压迫越严重,结石周围的膨胀空间越小,结石越不易崩解;同时结石负荷越大,结石在输尿管停留的时间越长,会增加结石嵌顿、尿路梗阻等发生风险,对肾功能也会造成损伤,增加碎石难度,容易损伤输尿管,进而导致血尿发生,另外还会减弱自体排石动力,故会导致治疗失败。因此结石大小是影响ESWL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结石越大碎石效果越差,结石越小碎石效果越好;

(4)输尿管结石嵌顿:输尿管结石嵌顿几率与结石大小及病程有关,结石越大、在输尿管固定位置停留时间越长出现输尿管结石嵌顿几率越大,因为结石会对输尿管黏膜进行持续刺激,导致输尿管黏膜水肿、炎性息肉形成,时间越久越严重。但在临床诊疗中我们很难获得输尿管结石停留在固定位置的时间。CTU或IVU检查时造影剂不能显示结石远端输尿管可认定为输尿管结石嵌顿,或输尿管镜直视下导管或者导丝不能通过结石可认定为输尿管结石嵌顿。但常规门诊及ESWL前有时无须进行CTU或IVU检查、输尿管镜检查,就无法判断结石嵌顿情况,有时可通过结石初次疼痛时间作为病程起始日期,超过2个月结石没排出时存在结石嵌顿的几率就比较大了;

(5)结石位置:输尿管上段结石贴近腰部,伪影少且受肠气影响比较小,结石定位及冲击波能量传递干扰较少,因此ESWL治疗疗效显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背侧受骨盆重叠影响,腹侧受肠管影响,能量传递差且较难定位,因为ESWL疗效差;肾盂内结石或肾上、中盏结石ESWL的效果好于下盏结石。

(6)肾绞痛:输尿管结石导致的肾绞痛是由输尿管急性梗阻、输尿管平滑肌痉挛、结石刺激及肾脏被膜扩张引起。肾绞痛提示结石处于急性期,结石与输尿管组织尚未形成粘连,且输尿管蠕动较强,形成的积水又可对ESWL术后碎石进行冲刷,有利于碎石排出;

(7)肾积水:引起中、重度肾积水的嵌顿性结石由于缺乏击碎结石所必需的水-石界面,很难被击碎成粉末;同时重度肾积水不仅损伤肾功能,也降低输尿管蠕动活动强度,从而影响排石降低ESWL成功率;

(8)年龄≥60岁:年龄较大的患者生理功能、器官功能以及耐受能力下降,加上术后运动少,故碎石成功率低;而年轻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更高,在出现疼痛后能够及时就医,便于尽早发现结石并处理,加上输尿管壁肌肉收缩能力更强,能够促进术后碎石更好地排出,因此成功率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结石大小、位置、硬度(CT值)、皮肤到结石的距离、病人年龄、是否存在肾绞痛和肾积水、病程(影响到输尿管结石嵌顿、肾积水等)都是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成功率的因素,结石CT值<1000Hu、皮肤到结石距离<12cm、结石直径<10mm、输尿管上段结石、存在肾绞痛、没有肾积水、自出现疼痛到进行治疗时间短的年轻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成功率会比较高。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