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圳多点执业快一年了,开始的时候非常羡慕深圳的孕妇,很多孕期检测项目都是免费的,有深圳医保的孕妇,无创DNA(俗称“华大”)只需500多元,而且可用医保卡支付,等同于免费。即使没有深圳的医保,自费也仅仅是800多元。相比其他城市,确实便宜得多。
然而作为一个产前诊断的医生,在深圳出诊一段时间,烦恼就来了。说实话,“市面上”筛查太混杂了。
不少手里拿着几份唐氏筛查报告来咨询的孕妇,一份是结合NT的早唐,另一份是中唐,还有无创DNA。同一个孕妇手里有高风险,有低风险,有临界风险的报告,还有都是低风险,但是某一项血清学指标增高或降低。到底如何解读?需要做穿刺吗?
先来了解一下唐氏。
每个孕妇都有怀唐氏儿的可能,但年龄高的孕妇怀唐氏儿的风险更高。如果20岁左右的孕妇怀孕,怀唐氏儿的风险是1/1000, 35岁的孕妇怀唐氏儿的风险增加到1/300,40岁增高到1/80,45岁就更高了。如果人群中孕妇的平均年龄为30岁的话,大概500-600个孕妇怀孕,就会有一个唐氏儿。换言之,不做任何唐氏筛查的情况下,一家分娩量5000-6000的医院每年大概出生10个唐氏儿。
上世纪70、80年代以前,没有有效的唐氏筛查,国外用孕妇超过35岁以上作为唐氏高风险,即35岁以上的孕妇都需要做穿刺来确诊是否怀有唐氏儿。但是该方法只能检出30%的唐氏儿,70%的唐氏儿会漏诊,因为大部分妊娠的女性是35岁以下。
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后有了“中唐”,即在孕中期用孕妇血清学的指标配合孕妇年龄来筛查唐氏风险,这个方法唐氏的检出率有50-60%。
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NT检查,用超声下早孕胎儿颈后皮肤的厚度(即NT)+孕妇年龄+血清指标筛查唐氏,就是我们说的早孕联合筛查,即“早唐”,检出率提高到80-90%。
因此可以看出以上三种方法无疑是“早唐”更加优越。因此在发达国家“早唐”更为广泛使用。“中唐”只是作为漏掉“早唐”的孕妇的补充手段,很少两者序贯使用。
近年来有了更好的唐氏筛查手段,即无创DNA,该方法对唐氏的检出率达到99%或以上,而且假阳性非常低,如果无创DNA普及到每一个孕妇,那么唐氏儿的出生只是极低概率的事件,当然需要强调无创DNA对唐氏仍然是筛查,不是最终的诊断,无创高风险仍然需要穿刺取得胎儿的标本,用细胞遗传学的方法来确定。
由此看来,无创DNA是唐氏筛查的最佳方法。这句话没毛病!是否早唐、中唐都可以被取代呢?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早唐仍然是一线的筛查手段,因为早唐高风险或NT值在3.0-3.5mm以上其他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也增高,而仅用无创的方法来做会漏诊除唐氏,18三体,13三体以外的染色体异常。因此早唐目前还是不能被取代的。早唐高风险,还是需要穿刺的。但早唐如果是临界风险,可以做无创DNA,后者如果低风险,同时超声没有异常,是不需要做穿刺的。
那么中唐可以被取代吗?答案是“可以”。
因此,如果孕妇早唐低风险或临界,无创低风险,超声没有异常,可以不穿刺,也不需要再参考中唐。
如果错过早唐,可以直接做无创DNA,但同时需要做详细的胎儿超声以排除异常。
需要说明:整个孕期超声有异常的情况下,穿刺都是建议的。
另外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高龄孕妇是否必须穿刺。上面提到,用年龄做为穿刺的指证效率并不高,我们国家母婴保健法规定35岁以上的孕妇必须做穿刺,对于这一点,只能说法律没有医学发展那么快,但法律面前医生也需要很谨慎。具体的情况,穿还是不穿需要专业的咨询才能解决问题。
如果还有疑问,首先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尽快求助于专业的产前诊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