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须知

杨冰芝医生 发布于2021-08-31 23:50 阅读量7861

本文由杨冰芝原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生在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的眼部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ROP的发生与早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关,而且出生孕周和体重越小,发生率越高。我国ROP发生率约15%-20%,超早产儿ROP发生率高达68.3%,其中需要治疗的重症ROP约19.7%。ROP目前仍是儿童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及时的筛查和治疗对预防ROP致盲至关重要。

根据《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年)》及《深圳市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项目实施方案》规定:出生胎龄≦34周或出生体质量﹤2000g的早产儿,应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或有明确较长时间吸氧史,新生儿科/儿科医师认为比较高危的患者可适当扩大筛查范围。

根据《广东省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管理方案(2021-2023年)》,父母有一方为广东省户籍或持有效《广东省居住证》的早产儿可获得一次免费ROP初筛,初筛阳性者可获得一次免费复查。建议出生胎龄﹤37周的早产儿和出生体质量﹤2000g的低体重儿进行眼底病筛查,并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开展眼底病筛查,可以及时发现ROP、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眼病,以及可能危及视力和生命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因此,及早按时进行早产儿眼底筛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尽早干预治疗,挽救宝宝视力。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眼保健科自2018年3月至今,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及眼科广域眼底成像系统(RetCam3)两项国际金标准的眼底检查方法,完成了数千人次的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有效避免了早产儿宝宝因ROP而出现的视力损伤。

新生儿科住院的宝宝,到筛查时间者,管床医生将与眼科医生约好时间,为宝宝进行眼底筛查。无须住院的宝宝、住院期间未检查、或出院后需复查的宝宝,家长须自行预约眼底筛查。首次眼底筛查时间原则上为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l~32周开始,出生胎龄为34周以上的宝宝可以在出生后1~2周开始筛查。

眼底检查前准备事项:

1、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带母亲身份证及宝宝出生资料到福强院区儿保科建立。

2、预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门诊:健康160预约或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微信公众号预约。

3、关注疫情防控要求:根据上级疫情防控文件要求,门诊眼底筛查的宝宝(包括初筛查和复筛)需出具3日内阴性核酸检测结果,未持有3天内核酸阴性检测结果,接诊的医生将不能给宝宝筛查眼底。宝宝及陪同家属须14天内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相关人员接触史。就诊时请戴好口罩等防护措施。

检查前注意事项:

1、宝宝下午1点半后严格禁食、禁水,建议1点至1点半先喂好奶。

2、带上《出院记录》、《母子健康手册》、宝宝的《核酸检测报告》。复查者,带上之前的检查报告。

3、如有先天性心肺疾病或其他全身系统疾病、感冒发烧、咳嗽咳痰、眼红或眼睛分泌物多等情况,请及时告知医生,防止意外发生。

检查后注意事项:

1、检查后宝宝眼皮会出现开睑器压痕和红肿,4至6小时内自行消失。眼球上可能出现红色小出血点,一般7天内会自行消失。

2、检查完毕后,可给宝宝喂食。

3、检查后4小时内避免强光直射眼睛。

4、双眼滴抗生素眼药水或眼用凝胶,每天3次,连续用3天。无眼红或眼分泌物多,即可停药。如仍有眼红或分泌物多,请及时到眼科检查。

5、滴眼药水的方法:如下图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