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上,一个网友在我的爱问医生诊室付费咨询,咨询内容如下:这位网友说:“医生建议做穿刺把淤血抽出来。”的话,引起了我的警觉。新生儿大约有1%-2%的人会发生头皮血肿。这是一个常见的大众化的问题。我觉得需要让大家弄明白。
我再次查阅了医学文献,看看文献指南中,对于新生儿头皮血肿有什么处理原则。经过妈妈狭窄的产道的时候,由于受到了挤压,因此新生儿的头部很可能会出现一种软软的包包,大致可以分为产瘤和头皮血肿两大类。由于分娩时头皮受到挤压,局部血液循环变差,造成宝宝头皮皮下组织水肿的结果,产瘤一般2-3天就自然消失,不需要治疗。
第二种是头皮血肿,也叫头血肿(cephalohematoma)。
头皮血肿示意图,来源https://step2.medbullets.com/pediatrics/121783/neonatal-birth-injuries我做了中文翻译标注
在一些新生儿,可见在头顶的侧边,可发现摸起来软软地,局限性的暗红黑色的肿起来的包,是由于头骨和骨膜间,静脉破裂、血液累积而成。
新生儿头皮血肿
通常几个月后可自然吸收消失,但有些可能会慢慢钙化,感觉摸起来该处头骨会有凸起,但几年后也会渐渐变为平整。
由于血肿吸收的原因,新生儿可能会出现黄疸,但是大多数可以慢慢退掉。那位男婴,我们叫他小明。小明出生的时候,重6.8斤,是个健康宝宝。在生产过程中,医生给产妇用了真空吸引器助产,因此,小明有头皮血肿。出院的时候,医生交代过家人,不要对小明的头皮血肿做任何治疗,也不要去摸他的头皮血肿。然而,小明的爷爷,是一个自我标榜为“自学成才的非开业医生”的人,回家以后,就给小明做了热敷和按摩,天天做,以达到小明的头皮血肿尽快吸收的目的。没想到,小明的头皮血肿越来越大,血肿表面越来越红。出生后第八天,小明开始发高烧,体温达到39.5℃。小明还出现了剧烈呕吐和四肢抽搐的症状。医生给小明查了CT,从CT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不但头皮血肿内有感染,而且,颅内还有脓疡。这时候,小明已经很危险了。
小明的血液以及手术中取出的颅内脓疡培养,均培养出大肠杆菌,说明细菌从头皮外面进入。小明爷爷对他头皮血肿进行了不恰当的热敷和按摩,导致小明局部头皮有很微小的破损,细菌从破损的头皮处侵入,导致了血肿感染,由于小明囟门未闭合,感染就从囟门扩散到了颅内。虽然医生及时给小明做了脓疡清除手术和抗生素的治疗,但是,不到一个月的新生儿,并发了脑膜炎而且有多处的颅内脓疡,这种治疗预后肯定不好。治疗后,小明命是保住了,但是,留下了癫痫和脑性麻痹的严重后遗症,现在,小明一周岁了,还不会翻身。在一家省级儿童医院,一年中,就收治了3例颅内感染的新生儿宝宝,他们全部因为不恰当处理新生儿头皮血肿而导致感染。我们知道,新生儿囟门未闭合,头皮下的感染,可以直接蔓延到颅内,同时,新生儿宝宝的皮肤,又非常娇嫩,因此新生儿头皮上任何不专业的操作,都可能将细菌带入宝宝的头皮血肿内,导致宝宝的血肿感染,从而导致颅内感染。原本新生儿头皮血肿大多不需要特别处理,在出生后两至八周内会逐渐自行吸 收消退。少数人会因血肿钙化而在该处可持续摸到硬块,但是,几乎所有的宝宝,在几年后,会把这种钙化完全吸收掉,不会影响到宝宝的头部外观。也就是说,新生儿的头皮血肿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穿刺抽吸!由于给宝宝穿刺抽吸头皮血肿后,如果没有加压包扎,那么头皮血肿很快会再次形成,另外一方面,宝宝的头颅特点,使得宝宝的头部根本无法进行加压包扎,也就是说,给新生儿头皮血肿进行穿刺抽吸,可能无法消除头皮血肿。最危险的事情在于,给宝宝的头皮血肿进行穿刺抽吸后,就有了创口,使得外界细菌有机会从这个创口进入血肿。我们知道,血肿内没有白细胞等炎症细胞来消灭细菌,因此,血肿内一旦被细菌入侵,就很容易导致感染。也就是说,新生儿头皮血肿,穿刺抽吸可能无效,而且会增加颅内感染的机会。那么,面对宝宝的头皮血肿,焦虑的新手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1、不可以对宝宝头皮血肿进行穿刺、抽吸,要保持宝宝头皮清洁、干燥、完整。2、任何人接触宝宝头部动作要轻柔,不要对血肿加压。
3、不要按摩宝宝头皮,不要给宝宝头皮擦药,不要给宝宝头皮血肿做任何冷敷和热敷。
也就是说,请诸位新手父母,安安静静地,让宝宝好好睡觉吧!不要帮倒忙!1、发现宝宝头围异常进行性增大,产瘤、头皮血肿范围越来越大。2、宝宝有喷射状呕吐,食欲下降,嗜睡无力、没精神或易受刺激、哭闹不安。4、宝宝头皮血肿超过3 个月还没消失。此时往往需要抽吸。只要出现上面任何一项,就不能完全排除宝宝有颅内感染或者损伤,需要及时送宝宝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