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爹妈一个动作,“送”进ICU!这5种常见退烧法,有毒!

储冬冬医生 发布于2023-04-01 11:33 阅读量1349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cH_6lJgi00gJND7iiA4ZFA


“呀!41度了!”


这天晚上,快5岁的晓月(化名)反复高烧,吃了退烧药也不见效。


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夫妻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发愁的时候,他们想起了老家流传的“偏方”:酒精擦身


说干就干。


他们翻出家中的75%酒精喷雾,将棉片喷湿后,敷在孩子的额头、腋窝、肚子上,再用酒精棉片擦拭身体和四肢。


一番操作后,孩子的体温真的降了。两人松了口气。然而,一个小时不到,高烧又来了。



这次,他们有了“经验”:孩子体温一升高,他们就用酒精湿敷和擦身。


没想到,忙活了一天,晓月高烧未退,还吐了四五次。她的脸色苍白,尿少,整个人也蔫蔫的。


夫妻俩心知不妙,赶紧带着孩子直奔儿童医院。


好在,来得及时!


补液治疗时,晓月渐渐出现嗜睡、意识模糊、双眼上翻凝视等症状,最后竟然陷入昏迷!


紧急抢救后,她被送入重症监护室(PICU)。检查发现,她急性酒精中毒,出现了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大脑功能受损


△检查发现,患儿出现了颅内多发病变。


监测生命体征、上呼吸机、降颅压、扩容补液……一番忙碌后,孩子终于“缓”了过来。


两天后,她醒了。一周后,她的病情好转,但反应比较迟钝,被转入神经内科继续康复治疗。


近日复查时,晓月除了语速稍慢,没有其他问题。夫妻俩又是庆幸,又是后悔:


“想不到,酒精擦身退烧,危害这么大!”


其实,这还算幸运的。这个硬核退烧法,还闹出过人命:


来源:人民网



01


擦酒精退烧,为啥后果这么严重?


很多人觉得,酒精挥发会把热量带走,孩子这不就退烧了吗?


确实,挥发的酒精是能带走热量,但是没挥发的酒精可是进入了孩子的皮肤。


孩子的皮肤比较薄嫩,血液循环旺盛。发烧时,全身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能够迅速吸收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


而且,儿童对酒精的耐受性较低,大量酒精进入体内,来不及代谢,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轻一点的,兴奋、话多、喜怒无常;


重一点的,走路不稳、精神错乱,言语不清;


更严重的,就会出现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来源:成都商报



02


4种硬核退烧,也千万别试!


除了擦酒精退烧,这几种退烧方法,劝你也别尝试:


  • 捂汗


小时候只要发烧,老人都会出主意,“捂一捂,出一出汗就好了”。


其实,这经不起推敲。捂着会导致热量散不出去,反而容易使体温升高。


就算捂出了汗,捂汗退烧的功效也只是暂时的,孩子丢失大量的汗液,反倒可能造成脱水,甚至引起捂热综合征,严重可导致死亡。


这可比发烧本身严重多了。


来源:搜狐新闻客户端


  • 退烧针


常用的退烧针,就是柴胡注射液和注射用赖氨匹林。


但在几年前,这两者就被药监局“点名”了。


一些孩子注射赖氨匹林后,出现了惊厥、呕吐、昏迷等副作用,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死亡。


早在201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曾发布公告:3个月以下幼儿,禁用注射用赖氨匹林,16岁以下儿童慎用


而注射柴胡之后,容易引起过敏等副作用。


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药物灌肠


“快速退烧,无创伤无痛苦!”“药物穿肠过,凉爽体中留。”


这是一些无良小诊所,推荐药物灌肠的迷魂汤。


这种退烧方式,看似药物不会直接入血,但肠道也不是没有感情的“工具肠”。灌肠过程中,药物会通过肠道吸收,同样能进入血液。


药物剂量把控不好,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肝肾。操作不当,还可能造成肠穿孔,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来源:中国经济网、头条新闻


  • 捏痧/刮痧


宝宝皮肤娇嫩,用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软组织挫伤。


而且对于不掌握医学常识的家长来说,贸然进行所谓的“捏痧”,只会对娃的身体造成伤害。


来源:看看新闻Knews



03


科学退烧方法,就这三招

最近甲流高发(想知道甲流知识,戳这里:甲流凶猛!9岁娃查出“白肺”!有这些症状,赶紧去医院,加上天气转凉,发烧的孩子很多。


科学的退烧方法其实很简单,就这3招:


  • 科学护理


38.5℃(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为38℃),是一个可以给孩子喝退烧药的参考值。

但是,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好,就算体温到38.5℃了,也不是必须用药。可以让孩子多喝水,通过自然地出汗、排尿带走身体的热量。

也可以提高室内温度后,适当减少孩子的衣物,帮助孩子的身体散热。

  • 口服退烧药


如果烧到了38.5℃,也没啥精神,那就得喝退烧药了。(3个月以下宝宝发烧,不建议自行用退烧药,应及时就医)


儿童口服退烧药有两种: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美林(布洛芬)


3个月以上的宝宝,推荐选用泰诺林;6个月以上,美林/泰诺林,选一种用就可以了。



但是,一定要记住:


退烧药不推荐混着吃,也不要加量吃。


首先要注意剂量,建议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其次,要注意用药间隔。同一退烧药应间隔4~6小时,一天不能超过4次。


儿童口服退烧药使用方法。图源:科学家庭育儿


  • 退热栓


如果孩子对口服退烧药不耐受,也可以考虑选择使用退热栓。


常见的栓剂有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小儿布洛芬栓,其使用剂量、频率和口服剂相同。


不过,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口服剂和肛栓剂同时使用。保险起见,这个操作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最近

甲流高发


孩子如果发烧

千万别乱用退烧偏方


一定要

小心小心再小心!



本文科普指导:

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 宋萍



-The End-

深圳市儿童医院
服务电话:

0755-83008301 

(8:30-11:30,14:30-16:30)

0755-83008302 

(工作日8:00-12:00,14:00-17:00)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