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么是突发性聋?
突发性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临床表现多为突然发生的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闷、耳鸣或眩晕等不适。
2.发病原因有哪些?
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临床研究表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免疫损伤、内耳出血、迷路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
3.如何分类?
2015年我国指南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及累及的声音频率将突发性聋分为四型:低频下降型(20%)、高频下降型(14%)、平坦型(39%)和全聋型(17%)。
4.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临床研究表明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因素主要有
(1)年龄:一般老年人的预后会比年轻人差;
(2)就诊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3)听力损失的程度:听力损失越重越难恢复;
(4)听力曲线的类型:低频下降型和平坦型较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要好;
(5)是否合并眩晕:没有合并眩晕的预后会比有眩晕的要好;
(6)全身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有基础病的预后往往会差些。
5.如何治疗?
根据2015年我国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分型治疗,就是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低频下降型:
可口服激素或局部注射激素消除耳蜗或内淋巴水肿,联合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以达到疗效;
(2)高频下降型:
建议糖皮质激素和血液流变学治疗联用,伴发耳鸣明显者可与利多卡因联用;
(3)平坦型和全聋型:
建议在激素和改善血液流变学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降低血液纤维蛋白的药物可有效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显著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