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疝”小而不为--谈谈小儿疝气的那点事

李跃东医生 发布于2024-11-21 16:18 阅读量2095

本文由李跃东原创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儿童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俗称“小儿疝气”或者“小肠气”,特别是在婴幼儿期多发。


1. 疝气的前世今生


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源于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共同作用。在胚胎发育早期,腹膜在腹股沟内环处向外突起,形成腹膜鞘状突。正常情况下,鞘状突包裹大部分睾丸,并在睾丸的牵引下随之下降,最终到达阴囊底。小儿出生后,鞘状突逐渐萎缩、闭塞。若此过程发生障碍,鞘状突管将保持开放状态,一旦有腹腔脏器进入,则形成腹股沟斜疝。生后可自行表现出腹股沟区肿物,逐步突出下降至阴囊,小朋友可因咳嗽或哭闹时表现尤文明显。


    

成年人亦有腹股沟斜疝,但病因与小儿不同,主要是腹横筋膜薄弱导致的,故手术处理方式与小儿不同。


男孩右侧睾丸下降较晚,因此右侧疝多于左侧,少数为双侧。女孩鞘状突未闭也可以发生腹股沟疝,但明显少于男孩,发病率性别之比约为15:1。疝内容物最常见为小肠及回盲部,大龄儿不少为大网膜,女孩则以生殖系统附件疝入最多。


2. 临床表现


腹股沟斜疝的典型症状是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即在大腿根部突出一个包块,突入阴囊内,可大可小,身体站立位时突出,平卧或自行用手按压便可压回。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考虑患有腹股沟疝。

    

可复性疝:早期在腹股沟部或阴囊部出现可复性肿块,哭闹时出现或增大,安静、平卧时消失或缩小。


难复性疝:当疝内容物为大网膜与疝囊粘连时,肿块不易回纳,局部沉重下坠感加剧,可有疼痛感。


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若肿块增大,不能回纳,咳嗽冲击感消失,有明显疼痛和触痛,同时伴有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等严重症状。


3. 危害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危害不容忽视,主要包括:


影响生长发育:疝下来的内容物会对精索和输精管造成影响,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影响生育情况:对于女孩来说,疝内容物多为卵巢和输卵管,有可能造成嵌顿,甚至坏死,影响将来的生育情况。


危及生命安全:嵌顿疝会造成肠坏死和肠梗阻,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孩子的生命。


4. 手术方式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小切口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这是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切开腹外斜肌腱膜,高位结扎疝囊后重建外环。虽然手术创伤较大,但疗效确切。


腹腔镜手术:这是最新发展的技术,通过脐部置镜管或用疝气针进行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复发性斜疝和双侧腹股沟斜疝。


由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不能自愈,且容易出现肠管嵌顿或者卵巢附件嵌顿(尤其是女孩子嵌顿卵巢附件,表现隐匿,极易导致发现时器官坏死),故一旦发现疝气,均应尽早手术治疗,目前随着麻醉技术和手术器械的进步,目前治疗时间没有年龄限制,在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的时候均可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一个引起家长重视,尤其是女孩斜疝,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拆除隐患非常重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