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躲猫猫的蛋蛋--话说小儿隐睾

李跃东医生 发布于2024-11-20 21:26 阅读量1478

本文由李跃东原创

婴儿期部分家长发现孩子阴囊发育一边差很多、蛋蛋好像也不在,这往往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小儿隐睾,今天有时间来聊一聊小儿隐睾的相关内容。


睾丸的前世今生


睾丸是男性生殖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始于胚胎期的第6至7周。在这一阶段,胚胎开始形成睾丸的原始结构。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睾丸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当胚胎发育到3个月时,睾丸位于腰部脊椎两侧的腹膜后肾脏下方。在接下来的发育过程中,睾丸逐渐下降。到第6至7个月时,睾丸降至下腹部的腹股沟管,并在第9个月时通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内。


隐睾的形成


隐睾,是指生后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内,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中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睾丸会从腹腔下降至阴囊内。如果生后睾丸未能完全下降或下降不全,根据睾丸位置,可见隐睾类型分为:腹腔型、腹股沟型、滑动性睾丸。表现就是阴囊内就会没有睾丸或者只有一侧睾丸,并伴有同侧阴囊发育不良。隐睾通常为单侧,右侧稍多于左侧,约10%-25%为双侧,早产儿发病率更高。




隐睾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包括:

先天性缺陷:例如,睾丸未形成或形成不完整,输精管或附睾异常等。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孩子更容易患上隐睾。

环境因素:母体在孕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药物或辐射等,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殖器官发育,导致隐睾。

神经调节失衡:来自神经系统的信号可以促进睾丸下降到阴囊内。如果神经系统出现故障或调节失衡,可能会导致隐睾。


隐睾的危害与治疗方法


隐睾对儿童的健康有多种潜在危害:

不育症:阴囊温度低于体温2℃~3℃,这种温度差异是确保精子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隐睾会使睾丸处于相对高温下,无法正常产生精子,从而导致不育。双侧隐睾不育的发病率达50%~100%,单侧隐睾不育的发病率达30%~60%。

睾丸创伤:位于腹股沟处的睾丸容易受压而发生损伤,因为腹股沟后壁比阴囊坚硬且无弹性,缺乏缓冲性。

恶性病变:隐睾男性睾丸肿瘤的相对危险度是非隐睾男性的2-8倍,且隐睾的位置越高,恶变率越高。


隐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激素治疗:利用激素促进睾丸发育和下降,但效果并不确切。激素治疗通常用于观察等待后,孩子的睾丸没有自行下降的情况。

手术治疗:孩子的年龄已经超过6个月,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将睾丸从异常位置移动到固定在阴囊底部。手术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


隐睾目前要求出生后6-18个月完成手术,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预防睾丸发育异常和不育症。


隐睾的诊断


隐睾有直观的睾丸未能位于阴囊内的临床表现,简单的体格检查即可明确诊断,诊断不能完全依赖彩超(除非是腹腔型隐睾),这是因为男性的提睾反射导致彩超检查时睾丸位置受凉升高导致误诊,体格检查时必须的,另外务必找有经验的医生明确“滑动性睾丸”和“回缩性睾丸”的鉴别诊断,切记不能简单草率的将回缩性睾丸误诊为滑动性睾丸而错误的行手术干预。


结语


隐睾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对儿童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了解睾丸的胚胎发育过程、隐睾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并带孩子就医。通过专业的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不育症和其他并发症,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