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风险高,天天卧床有理么?

周敏医生 发布于2022-03-06 12:10 阅读量706

本文转载自妇科之家

临床上常见的有早产风险的疾病:先兆早产、宫颈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破裂、多胎妊娠、前置胎盘、胎儿生长受限等,这些疾病是常见的导致产前住院的主要原因。

传统观念中限制活动一直是对有早产和其他一些产科并发症风险的妇女最常见的干预措施之一。卧床休息就成为了最著名的“听人家说”,其中各种各样的影视剧功不可没。那么卧床休息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有道理!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但卧床休息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根据国内外不同学者和临床应用不同,有不同的定义:

①每天走动不超过1-2小时,允许上厕所和洗澡;

②允许上厕所,每天卧床休息3次,每次1小时。

可见我国大多数卧床休息的孕妇更倾向于第一种,更有甚者恨不得一动不动。

该不该下床活动

我们拿数据来说话!

美国母胎医学中心研究了限制活动对早产风险增加的妇女的影响,发现在限制活动的妇女中,早产更常见(37.1% vs 14.3%;调整优势比(aOR) 2.1),卧床休息不能降低早产发生率。

另外,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发现,严格的卧床休息也不能降低多胎妊娠的早产率,卧床休息对多胎妊娠保胎也没有多少帮助。

一项小型试点研究,评估了49名被评估为早产高风险的孕妇,小于37周和小于34周的早产率,没有给研究参与者关于活动水平的具体建议,分析发现每天步数的中位数与早产呈反相关关系,适当活动并没有坏处,可能还有意想不到的益处。

还能有坏处

再来看看研究数据!

一些学者研究了孕期限制活动的妊娠结局发现,孕妇的应激源、症状性副作用和抑郁症状均增加,而孕妇的体重增加不理想。

长时间卧床可导致一些身体机能的不良反应,如:头痛、鼻塞、反酸、胰岛素抵抗、骨质流失、肌肉萎缩等等,还会带来消极情绪。她们对可能失去未出生孩子感到焦虑,对与其他孩子和亲人分离感到内疚,对失去工作或经济不稳定感到担忧。甚至还会给配偶和孩子带来负面情绪影响。她们更需要来自家庭、朋友和专业人士的支持。

还有医生最担心的血栓风险(详见“要命”的血栓偏爱孕产妇,千万别做这件事!)

有种情况需要卧床

临床上有一种特殊情况,医生会建议卧床。

胎膜早破的卧床是为了预防脐带脱垂,所以临床上并没有反对胎膜早破的患者卧床休息,但也要对孕妇做好心理、生理的多样化的个体治疗。

最后,总结一下观点

-  对于有早产风险,包括有早产症状及宫颈缩短的孕妇,反对常规使用任何类型的限制活动;

- 反对常规住院治疗和限制活动来预防早产;

-  鉴于缺乏明确的数据证明,限制活动可改善围产期结局,并且存在限制活动的不利影响的证据,建议限制活动不适用于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