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未育却有息肉!合理吗?

周敏医生 发布于2022-02-17 12:02 阅读量799

本文转载自妇科之家

未婚未育却有息肉!合理吗?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的增生性过度生长在子宫内膜表面形成的突起,可单发、多发,其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雌孕激素受体失调、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免疫炎症刺激、蛋白酶的表达异常、他莫昔芬的使用、氧化应激、子宫微生物群等相关,具体发病机制目前暂不明确。

      因此,子宫内膜息肉与性生活、生育无明确的相关性。

子宫内膜息肉有种类吗?

有的,子宫内膜息肉可分为以下四类:

1.功能性息肉。

      息肉来自内膜,对卵巢激素有反应,随月经周期变化,体积一般较小,月经期可全部或部分脱落。

2.非功能性息肉。

      雌激素支持其生长,对孕激素不敏感,孕激素治疗后月经期无法脱落。

3.腺肌瘤性息肉。

      较为罕见,息肉内合有平滑肌组织,可伴异常阴道流血、腹痛等不适。

4.绝经后息肉。

      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可由局部炎症刺激所致,亦可为绝经前存在的息肉退化。

子宫内膜息肉会恶变吗?

多数子宫内膜息肉无症状,常在体检或不孕患者宫腔镜检查时偶然被发现。少数患者的带蒂息肉较大,可发生息肉脱垂,脱出至阴道甚至突出于阴道口。有症状主要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可表现为两次月经间期出血、经期延长、同房后出血等。

大部分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的,癌变率很低(仅1%~3%)。多项研究认为,绝经后、合并出血症状、息肉直径较大者,癌变率相对升高;伴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等患者的子宫内膜癌风险较高。

有息肉会不会导致不孕?

研究表明,约1/4的不孕患者同时合并子宫内膜息肉,原因可能与宫腔内占位、基质金属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含量增加、高雌激素、同源盒基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因素有关。

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宫腔内占位,阻碍精子运输、影响胚胎与子宫内膜接触;局部雌激素合成增加,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异常,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干扰内膜蜕膜化,从而导致不孕的发生。

此外,息肉还可改变宫腔微环境而影响正常受孕。

息肉会自己消失吗?

约25%的息肉可能自然消退,尤其是直径<1厘米的息肉,不宜盲目诊刮,可定期随访。

功能性息肉患者在使用孕激素治疗后,月经周期第5~7天复查B超,息肉会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建议手术切除的息肉?

           绝经后女性。

           有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危险因素的女性。

           有症状的息肉或多发性息肉

           直径>1.5 厘米的息肉。

           不孕症患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