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瘢痕太丑了!药物、激光、手术怎么选?

周敏医生 发布于2021-12-05 08:32 阅读量692

本文转载自妇科之家

剖宫产术后瘢痕治疗要点

病例详情

一位一胎剖宫产史的患者以“剖宫产术后瘢痕”为主诉就诊。

患者于半年前有过妊娠史,并行剖宫产,之后剖宫产切口处的伤口在术后10天愈合,无明显异常表现。

但是半年前她的瘢痕呈现出缓慢增长,并呈蟹足样扩张,就诊时查体可见瘢痕高出皮肤表面约0.2cm。自诉有痒感。

▎医生建议:首先需要检查自己是否属于瘢痕体质。常见的瘢痕体质人群可见上背部、肩部、胸前部、上臂三角肌区有瘢痕疙瘩生长,且在局部外伤或皮肤疾病后,瘢痕迅速增长,且不会消退。并且要注意:瘢痕疙瘩有遗传性,还会随着内分泌激素水平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因此,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的治疗,首先要明确是否属于瘢痕体质。

若是,因其复发可能大,不建议手术治疗,若意愿强烈,手术治疗后需同时结合放射治疗,以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其次,需了解近几年内是否有妊娠计划。

若有,则不建议近期治疗,否则随着妊娠期间激素水平的变化,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也很大。同时,部分病人会觉得瘢痕处的痒感难以忍受,此时可行激素注射治疗减轻痒感。

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居亚洲之首。

剖宫产术虽然是处理难产、胎儿危急状况的最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剖宫产术容易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瘢痕形成等不良影响,瘢痕形成后不仅影响皮肤美观且常出现瘙痒及刺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较多产妇对剖宫产术后皮肤瘢痕的预防及治疗有较强烈的需求。

剖宫产术后为什么会形成瘢痕?

皮肤瘢痕的形成和增生与伤及皮肤的不同组织层次间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当损伤达至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时,愈合结局可能伴有瘢痕组织的形成。

正常情况下瘢痕会随着结缔组织的繁殖不断软化和透明化,从而形成与正常皮肤近似或一致的瘢痕。但是,如果创面皮肤结缔组织的创伤修复反应超过正常范围,也就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代谢与降解代谢失调,就会导致瘢痕的形成,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早期瘢痕皮肤硬化,外观不雅,而且患处会出现瘙痒及刺痛,严重影响患者创面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

怎么区分形成的

是增生性瘢痕还是瘢痕疙瘩?

二者的形成过程不同。

增生性瘢痕早期,因其毛细血管充血,瘢痕表面呈现出红色,潮红或紫红。在此期,痒和痛是主要症状,甚者刻印搔抓而致表面破溃,经过一段增长期后,充血减轻,表面颜色会变淡,瘢痕会逐渐变软、平坦,痒痛减轻甚至消失。

而瘢痕疙瘩则是持续性增长的肿块,不存在变软和颜色变淡的情况。

另外,增生性瘢痕一般局限于病损范围内,而瘢痕疙瘩则会超出创口范围,呈蟹足样生长。

瘢痕疙瘩

剖宫产术后瘢痕治疗注意要点

目前可见报道且已在临床普遍使用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压力疗法、放射疗法以及化学疗法(糖皮质激素、局部硅凝胶等)。其中,放射疗法是否需要长期连续使用存在争议,而糖皮质激素瘢痕内局部注射可减轻局部症状,但要注意不要将药物注射到正常部位,局部用药量也要严格控制。

传统观念认为,瘢痕治疗应选择在术后6~12个月瘢痕成熟稳定期进行,但是在此期的各种抗瘢痕治疗取得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随着各种光电治疗技术的进展及瘢痕病理的深入研究,现在多数学者主张把激光治疗瘢痕的时间提前到伤口拆线后1周或术后1个月进行。也有研究表明,影响创伤组织修复因素很多,且瘢痕自然缓解需要很长时间,在未经治疗情况下,1年内瘢痕增生程度的变化不明显,提示尽早抗瘢痕治疗对于减少瘢痕形成是必要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