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联合HCG,怎样用药保胎效果最好?

周敏医生 发布于2021-12-02 10:25 阅读量725

本文转载自妇科之家

黄体酮+HCG,增效,但用药细节必须掌握!

近年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黄体酮若配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会达到增效效果。

HCG是一种由滋养层过渡型细胞和合体细胞产生的糖蛋白,能够维持黄体正常功能,还可促进雄激素芳香化转化为雌激素,刺激孕酮形成,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保证受精卵着床,促进其正常发育。

妊娠早期HCG水平低,流产发生率会增高。

01

黄体酮+HCG方案

与单用黄体酮的比较

将10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试验组采用HCG+黄体酮治疗[1]。

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保胎成功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07);试验组的止血时间、腰腹痛缓解时间明显较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孕激素水平、雌二醇水平与HCG水平明显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因此认为,HCG与黄体酮联合治疗先兆流产具有良好效果,优于单用黄体酮,可作为先兆流产首选的联合治疗方案。

另有研究显示,二者联用与单用黄体酮比较,不但保胎效果提高,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7,P<0.05)(单用黄体酮组腹部不适2例,恶心4例,肌肉抽搐1例,皮疹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二者联用组出现恶心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2]。

还有对照研究显显,先兆流产使用黄体酮联合HCG治疗不但疗效较单用黄体酮好,治疗后血清孕激素水平明显提高,早期流产率降低,新生儿畸形情况减少,足月分娩率高,妊娠结局好[3]。

02

黄体酮剂量对

黄体酮+HCG方案的影响

将72例习惯性早期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各36例。观察组在排卵期的第5天,肌肉注射黄体酮40mg,每天1次,连用10周;确诊妊娠后肌肉注射HCG 2000U,隔天1次,连用10周。对照组肌肉注射黄体酮20mg,每天1次,连用10周;妊娠后肌肉注射HCG,剂量与用法及疗程同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孕周≤10周或>10周的血清HCG、雌二醇、孕酮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35例,成功率97.2%,对照组保胎成功29例,成功率80.6%,两组保胎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保胎成功者均已足月分娩,分娩的新生儿经体格检查和神经生理检测均未见异常。

因此认为,大剂量黄体酮(40mg/d)与常规剂量HCG治疗习惯性早期流产,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费用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03

HCG疗程同对

黄体酮+HCG方案的影响

将先兆流产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叶酸、维生素E口服,给予黄体酮肌内注射,20mg/次。均给予肌内注射HCG,首次10000 U,后每隔1天使用,5000 U/次,1周为1个疗程,A组治疗2个疗程,B组治疗4个疗程,C组治疗7个疗程。

结果三组总保胎成功率为84.62%,其中A组为73.53%,B组为88.57%,C组为91.43%,B组、C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B组与C组保胎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7,P=1.432)。

有研究表明,长期大剂量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对垂体促性腺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因此,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先兆流产时疗效不宜过长。本研究通过比较发现,治疗4个疗程的患者阴道出血、腰酸覆坠等临床症状缓解率、保胎率明显高于2个疗程的患者(P<0.05),与治疗7个疗程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疗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孕周不足6周的早期先兆流产中,应用大剂量HCG联合黄体酮方案安全有效,以治疗4个疗程效果最佳。

不过HCG的用药疗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04

丙种球蛋白对

(黄体酮+HCG)方案的影响

习惯性流产最多见的是免疫因素造成的,治疗的关键是消除体内的抗胚胎抗体。正常孕妇的免疫系统可以产生封闭抗体或封闭基因型抗体,确保胎儿不被母体免疫排斥;习惯性流产患者缺乏此类抗体而出现变态反应导致流产;丙种球蛋白含有健康人血清所具有的各种抗体,因而对机体有免疫保护作用。临床采用丙种球蛋白静滴被动免疫,配合(黄体酮+HCG)治疗,疗效满意。

将72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各36例。对照组首次HCG 10000 U,黄体酮10mg,此后每周2次HCG 5 000 U或黄体酮10 mg,两者交替应用,直至妊娠10周。观察组丙种球蛋白(IVIG)首次400 mg/kg溶于5%葡萄糖液500 mL静脉点滴,此后每3周应用IVIG 300mg/kg静脉点滴,直至妊娠24周;HCG首次肌注10000U,黄体酮40mg,此后每周2次HCG 5000U或黄体酮20mg交替应用,直至妊娠10周。

结果观察组妊娠保胎成功率86.1%,对照组妊娠保胎成功率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先采用丙种球蛋白多次免疫强化,使母体处于较持久的免疫耐受状态,然后以大剂量的黄体酮补充来保证孕卵着床、胎盘形成、胚胎正常发育,再以常规剂量的HCG刺激雌激素与黄体酮的持续分泌,安全地维护胚胎各个时期成熟转变,使胎儿健康地成长直至顺利娩出。

本研究显示,丙种球蛋白使(黄体酮+HCG)的成功保胎率提高了22.2%。

因此认为,丙种球蛋白联合黄体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治疗习惯性流产中有协同作用,保胎成功率高,临床可以考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