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处游荡的子宫内膜......
“医生,痛经太难过了,有时我都想切了子宫”,覃丽(化名)懊恼地嚷着。
“关键是,切了子宫,也断不了根。”
“要不然我还是生3胎吧”,覃丽说着噗哧一声笑了,“算了,2个小魔王已经招架不住了。医生,为什么你说子宫都切了还是会痛?”
“嗯,因为导致你疼痛的原因可能不是痛经。我给你讲讲我以前的一名患者。”
黄小玲(化名),45岁,经历有点悲催。
童年做阑尾切除术,14岁初潮开始痛经。24岁,分娩2年后采取药物治疗,效果不好;34岁,行腹腔镜术也没能治愈;44岁,因腹痛严重影响生活,行子宫切除加左附件切除和右输卵管部分切除术,病检显示输卵管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缓解。
按理说,子宫都切了,应该治愈了吧。谁知术后1年,她又来了。
呕吐、便秘、腹痛、腹胀持续3天,临床和放射学诊断为乙状结肠扭转继发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消退。7天后,她因类似临床表现再次入院,检查考虑肿瘤。行剖腹手术,经病理学证实,在肠浆膜层和肌肉层中有子宫内膜病灶,无肿瘤组织,术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她终于不再疼痛。
被子宫内膜异位症“折磨”的女性
谁没有经历过痛经?谁不是忍忍,热水袋+止痛药熬过?但有些痛经,止痛药都缓解不了的,要考虑是否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20、30多岁的女性,30~34岁为高峰期,影响了全球约10%的育龄妇女和未成年女性。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发病有增多的趋势。
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多样,像变色龙,难以发现;良性居多,却像不死的癌症,会转移;发病时间可从第1次月经开始,直至绝经。如果绝经不缓解,病情有进展,可能癌变。据报道,实际所有内异症都可能有盆腔或肠道受累。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尚无治愈方法,治疗只能控制症状,促进生育。停药和术后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
怎样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抓住“变色龙”?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腔外存在子宫内膜组织,典型症状是“痛经”和“不孕”。因“病灶”移动,在荷尔蒙指挥下能疯狂扩张,与周围形成粘连,刺激和破坏器官功能,导致“啪啪啪”痛、排便痛、排尿痛、慢性盆腔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临床上用腹腔镜或宫腔镜,必要时剖腹,看见器官或组织表面上有像“红黑痣”的组织,取出活检,如果有子宫内膜,可确诊。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需手术确诊,一般症状重才有必要。
另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间接诊断:口服避孕药,如果疼痛症状确实减轻,能间接证明可能是内异症导致。
怎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不明,较公认的认为是经血逆流所致。经血经宫颈流出体外,部分经血“背叛”,反向由输卵管跑到盆腔,经血中的“内膜碎片”碰到合适地方,就到哪里“安营扎寨”。
它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程度、生育情况决定。
1、激素疗法:复方激素类避孕药及低剂量孕激素类避孕药是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一线药物,效果较好。
2、止痛药:布洛芬、双氯芬酸,扑热息痛,严重的用阿片类药。
3、放药环:左炔诺孕酮释放环(LND-IUS),以前仅用于避孕。芬兰对90,000名30至49岁的女性使用LND-IUS治疗痛经、月经过多,结果意外发现,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降低了约50%。适用无近期生育者。
4、手术:腹腔镜进腹腔,见内异症的“红黑痣”,双极电凝掉,宫腔镜行内膜消融术。不过手术只能把表面“杂草”除掉,没法知道“草根”有多深。如果子宫内膜转移到肠、鼻、肺等部位,更难断根。
其实还有一种便宜有效的疗法——生育。尤其是伴有痛经的女性,建议尽早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