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一节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失眠病因的三因素模型,现在你应该已经能够识别一些引起失眠的因素了,针对这些因素,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你会逐步得到一些改善的方案和操作策略。
很多朋友们会问三因素模型的三个因素到底是怎样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导致我们长期失眠的?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会以失眠症患者莉莉身上发生的情况为例,带领大家认识失眠的恶性循环。
莉莉从小就对声音和光线很敏感,容易焦虑,睡得很浅,一点点光亮或者声音就能吵醒她。这种先天体质和个性特点就是导致她失眠的易感因素,一年前莉莉的公司倒闭解散,她一直没有找到新工作,陷入了经济困难。
晚上躺下睡觉时,她还在一直担心明天的饭钱和月底的房租,甚至会在床上辗转反侧很久,难以合眼一闭上眼睛后,整个脑袋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出现不同的画面,无论如何努力告诉自己要停止这些担忧,她还是无法摆脱这些烦人的画面。
工作的不顺利及事业带来的经济危机是一个典型的诱发因素,它导致莉莉出现了短期的失眠症状。
为了改变这个状况,她开始尝试在睡觉前喝酒,希望酒精能让自己更容易入睡。有时候实在睡不着,她又会窝在床上看电视剧或者看综艺节目,一直看到半夜两三点,晚上睡不着,白天却醒不了。莉莉不是睡到中午才起床,就是一整个下午都在睡觉。
以上这些行为全都是莉莉的失眠问题,由急性失眠转为长期失眠的维持因素,你是否有类似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察觉这些习惯对我们睡眠的危害,甚至会误认为这些行为有助于我们的睡眠,比如喝酒。
酒精可以帮助我们产生睡意,更快入睡,但它会影响我们整晚的睡眠质量,尤其是后半段的睡眠,导致我们常常会半夜醒来或者早醒。
后来莉莉找到了工作,缓解了自己的经济压力,但是之前养成的睡前喝酒,床上玩手机,白天补觉太多的习惯依然在影响着她晚上的睡眠质量,而她焦虑的对象已经从原本的房租和生活费变成了睡觉本身,于是担心睡不着这件事,就变成了失眠的诱发因素。
而莉莉为了逃避躺在床上却睡不着的焦虑感,又不断的在床上玩手机,这又加重了她的失眠问题,形成了失眠慢性化的一个恶性循环。
现在对照着莉莉的例子,你也可以试着来分析一下你的失眠故事了。
通过课后的练习,辨识影响自己睡眠的因素。让医生根据你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用科学解密睡眠,让睡眠变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