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先生是一个三天两头需要往医院跑的老患者,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十多年的慢性偏头痛的病史,到了很多家医院,做了很多相关的检查,最终都诊断为慢性偏头痛,每次吃了止痛药都能很快的缓解,可是,过不了多久,疾病有卷土重来…
1、先来认识一下偏头痛是一个什么病呢?
偏头痛易发好发于40至50岁人群,且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工作学习压力大,长时间情绪低落或焦虑,长期面对电脑工作以及时下最流行的手机低头一族、情绪紧张、睡眠不足的中青年人同样是偏头痛的“重灾区”。
偏头痛发作呈搏动样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怕光、怕声、流泪等症状,每次发作可持续4至72小时,劳累后头痛加剧。头痛缓解后,患者还可能有疲乏、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皮触痛、抑郁等不适。
偏头痛长期折磨着许多患者,同时又因为太过常见,大家都认为这是小毛病,休息休息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偏头痛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严重偏头痛认定为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
2、慢性偏头痛又有另外的哪些特点呢?
发作得慢呗?错了,是发作的病史更长、程度更频繁。
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详细内容见国际头痛分类第三版ICHD- 3)包括:
A.头痛≥15天/月,持续大3个月,并满足偏头痛诊断中的B与C项;
B.病人至少发作5次头痛或≥8天/月,持续大于3个月,并满足偏头痛另两项诊断。
C. 偏头痛起病或头痛被曲普坦、麦角碱及其衍生物缓解
D.不能归因于以上的其它诊断,注意伴发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
3、说了那么多,慢性偏头痛该如何治疗呢?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能够根除偏头痛,其发作往往与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诱因相关联,要从源头上进行预防,消除隐患。
偏头痛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头痛,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
治疗主要包括1、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诱发偏头痛的因素。
2、药物性治疗:A:预防性止痛药物:β受体阻断剂、抗惊厥药、三环类和钙通道阻断剂。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单用还联合使用。
B:中医中药的辩证论治:从外感和内伤的角度去进行辩证论治,对外感头痛,分为风寒、风热、风湿,而内伤头痛则有痰浊、淤血、气血亏虚等证候,对症选取相应的方药进行治疗。
C:针灸治疗,同样是根据病人的体征和临床表现进行辩证分型进行治疗。
D:肉毒素治疗慢性偏头痛。现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都在使用,是唯一2010年分别被英国和美国FDA批准应用于慢性偏头痛药物,指南推荐级别是最高的A级。
它来源于无意之中的发现,因为A型肉毒素原本是用在美容除皱,有些病人正好患有偏头痛,注射了A型肉毒素以后,本来是除皱的,(却)意外的发现头痛也不痛了,越来越多医生就发现了这新的作用点。接下去做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用A型肉毒素进行注射,发现A型肉毒素能够明显的缓解偏头痛的发作程度,以及发作次数。它的作用比一般口服的药物效果更加明显,而且不需要口服药,大概3-6个月左右注射一次,不像口服药物需要每天服用,所以还是有相当大的优势。
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李先生身上,李先生找到了我们脑病科,在我科住院期间,也是明确了慢性偏头痛的诊断,经过对症口服中药、经颅磁刺激治疗及针灸治疗后,虽然症状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还是有较频繁的头痛发作,经过一次肉毒毒素的注射治疗后,症状就基本缓解下来是,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