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补钙不一定管用,牛奶喝太多有什么危害

王德利医生 发布于2023-02-01 00:19 阅读量4033

本文由王德利原创

我们的骨骼并非看起来一成不变,每一天都有骨细胞溶解,同时又有新骨细胞产生,身体里的大部分骨骼每10年会换一遍,当人上了岁数,骨质流失的速度超过了新骨的生长速度。骨头就变得多孔,易碎并且容易断裂,这就是骨质疏松。这种疾病会降低生活质量,增加骨折的风险,据调查导致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增加20%。

骨质疏松与缺钙有关,钙占骨骼成分的约60%,人体重量的2%,然而人体本身并不能产生钙,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乳制品,绿色蔬菜,沙丁鱼,豆制品等都是钙的来源。另外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它富含在蛋黄或者蘑菇中,现在的很多牛奶中也含有维生素D,晒太阳是另一种获得维生素D的经济方法。

钙能增加骨密度,让骨骼强壮,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补钙或许不能预防骨折,在59项评估钙摄入量和骨密度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其中15项研究了膳食中的钙,44项研究了钙补充剂,发现每天摄取800或者1000毫克钙,只能让骨密度增加0.6%到1.8%,产生的作用并不能预防骨折。今天补钙的言论很可能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次研究,3800名平均年龄84岁的法国女性,每天从食物中摄取500毫克钙,科学家将摄入量升高到1200毫克,并且配以维生素D,三年后发现髋部骨折风险降低 23%,总体骨折风险降低 17%。然而今天的一些科学家认为主要问题并不在于补钙。

钙并不是参与骨骼构建的唯一矿物质,如果没有镁,钙就不能建立强壮的骨骼。实际上在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中,缺镁的可能比缺钙的更多。如果没有磷,老年人就会蛋白质缺乏,导致骨折的风险增加。缺钾和钠则会导致尿钙流失过多。硼是另一种微量元素,存在于水果、坚果、蔬菜和鸡蛋中,近几年发现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硼不仅影响新陈代谢,还能促进各种骨骼创建因子的利用,例如钙、镁、维生素 D、雌激素等。

另外维生素K,B12,糖,胃酸,胶原蛋白也都发挥作用,预防骨质疏松并非补钙那么简单。

过度补钙的风险

如果服用高剂量的钙(例如摄入大量乳制品),或者吸收不良的钙(例如碳酸钙),会在体内造成营养失衡,严重的会引起高钙血症。

因此建议骨质疏松患者切勿盲目补钙,单纯的骨密度测试也并不够,这种测试测试仅评估已经丢失的骨量,而不是骨骼的质量或强度。每个骨质疏松患者也是不同的,例如女性的激素问题,建议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How well does calcium intake really protect your bones?》,哈佛健康,2015.

《Osteoporosis is not just a calcium deficiency》,Breeze,2016.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