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髋部疼痛,容易被误诊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王德利医生 发布于2022-08-13 17:04 阅读量3536

本文由王德利原创

一名男子因右腹股沟前方疼痛就诊,影像学检查髋关节结构正常,股骨头形态完整,于是诊断为髋屈肌劳损,经过治疗他离开了医院。然而他的疼痛并没有停止,7年后被诊断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由此引发的骨关节炎已经非常严重,医生不得不对他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


根据一项统计,高达55.3%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被误诊或者漏诊,这种病开始比较难察觉,多表现为髋关节前部或腹股沟疼痛,有些患者描述为大胯钝痛,另一些则感觉锐痛。长时间坐着,坐着站起身,扭动身体,下蹲,爬楼梯时会有僵硬的感觉。


这种病误诊率高,有些患者要看三四个骨科医生,多的是10个以上。


什么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髋关节由一个球(股骨头)和一个窝(髋臼)组成,球插进窝里,就构成了髋关节。如果球和窝不能很好地匹配,例如球的形状不够“圆”了,或者插得太深,球和窝就会发生异常的摩擦和碰撞,从而引起疼痛,这就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时间长了可能会导致髋臼边缘的盂唇撕裂,软骨损伤,骨关节炎。

发生的原因可能和从小的发育有关,也有可能成年后运动过量,幅度过大,例如各种球类运动,跳舞,骑自行车,以及重复深蹲的运动等。

为什么容易误诊?


开始的时候不易察觉,有些患者跑步时没有感觉,停下来才感觉到隐隐约约的疼痛,休息一两天又好了。很容易被患者当做肌肉劳损。随着时间推移,疼痛越来越频繁,患者到医院问医生,也往往被诊断为腹股沟拉伤、关节炎、 滑囊炎、腰痛、骶髂关节炎、神经受压或肌腱炎。


究其原因,因为没有一项专门针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在骨科常用的正位X光片中,骨组织重叠在一起难以分辨。如果使用CT或者核磁共振,每个医生的偏好不同,即使发现形状的偏差,也不一定就是髋关节疼痛的原因。


那该怎么诊断?


需要结合影像,体征,查体综合诊断,影像需要采用专门的手段,例如骨盆正位相加蛙式位,Dunn位像,双髋CT加三维重建,单髋核磁。查体会采用髋关节前方撞击实验,“4”字实验,被动屈髋实验等。尤其是对于早期的患者,医生的专业经验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要观察患者的坐姿,通常看起来比较懒散,以减轻臀部的压力。


怎么知道自己有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虽然不鼓励自我诊断,但如果经过一些治疗手段,大胯或者腹股沟的疼痛一直不能缓解,可以从以下几点怀疑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怎么治?


如果发现得早,无需手术就能解决问题,包括休息,理疗,注射,抗炎药物等。太晚的话就要做手术了,可能需要重塑股骨头、修剪髋臼边缘、修复盂唇撕裂和软骨损伤。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