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的人工膝关节置换,大多数患者可以使用15-20年,推迟手术的确有一定的好处,可以推迟或者避免二次手术的可能,但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已经尝试了所有保守治疗,包括药物,理疗,注射等,病情不但没有稳定,疼痛依然在加重,这时候就要考虑人工关节置换了。
因为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它可能发展比较缓慢,但很难发生逆转,随着时间骨头不断地被破坏,如果发展到完全不能走路的程度,往往已经发生了畸形,这时候再动手术,恢复的时间会更长,术后康复锻炼需要更大毅力和耐心。
年龄不是这类手术考虑的首要因素,疼痛和功能受限程度才是最重要的手术指征,如果出现100米都走不到,上下楼梯困难,穿衣洗澡需要人帮忙,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动作,那就几乎没有生活质量可言。尤其对于老年人,因为疼痛长期坐着或者躺着不动,会带来更多更严重的健康隐患,实际上目前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大部分在60岁以上。
年轻人如果也存在以上问题,也可以考虑进行手术,优势在于骨骼肌肉相对强健,术后恢复得更快,大多数年轻患者可以在3个月内重返工作岗位(重体力劳动者长一些)。缺点在于人工膝关节的使用寿命,年轻患者的二次手术可能性较大,总之要和医生综合考虑,如果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也就难以实现以后的理想了。
骨科手术后的疼痛一直是普遍的问题,如今的疼痛管理已经有质的提高,关节置换手术后留置腰镇痛泵,这是一种电脑控制的输液装置,它可以恒定并且微量的注射止痛药,患者也可以根据需要,按下按钮,调节药量,或者暂停注射。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开始进行康复锻炼,术后疼痛并非想象的严重。
有些患者会问:“我能完全恢复吗?”,这里有个参照物的问题,医生认为可以恢复得比手术前好很多,但很难恢复到没有生病的时候,人工关节毕竟不是原生关节,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都会出现不可逆转的退化。
手术康复后可以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所需的动作,日常起居,衣食住行几乎都能满足。如果喜欢运动,尽量避免跑和跳的运动,以及各种给膝盖过多压力的运动,这些动作并非不可能,而是会加速人工关节的磨损,缩短使用寿命。医生建议进行一些轻量级的运动,例如游泳,步行,骑自行车,划船等,另外切忌不运动,保持身体活跃是关节健康的关键,腿部的肌肉力量是驱动人工关节的动力来源。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