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要跑好几趟?如何“高效”地看病?

王德利医生 发布于2022-01-24 22:59 阅读量4812

本文由王德利原创

看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医生知道自己的感受,了解所经历的痛苦,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一般情况下,医生的看病分四步:听病人主诉,对病人查体,化验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第一步病人主诉是沟通的核心,它对以后的步骤起重要的作用。


看病要跑好几趟?如何“高效”地看病?医生来告诉你


医生往往会问:“哪儿不舒服”,有些患者这时候一股脑说出来,医生反倒听得一头雾水。


为什么?


没有重点。


如果一下描述的症状太多,涉及身体多个系统和部位,医生就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出判断。因为多系统同时出问题实属罕见,除非已经病入膏肓了。


实际上,对于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从你一进门,他就开始观察你的气色了,虽然不能确认是什么病,但大病,小病,还是没病,心里大概就有了数。


这时候如果你描述的症状太多,而且都挺严重,那么他就会怀疑自己的判断,甚至怀疑你得了某种稀有的病,就有可能建议您先去做一堆检查。


结果发现没啥毛病,或者不是这里的毛病。


如何进行准确有效的病情主诉,这里有几点建议,我们就以疼痛为例:

抓住重点

比如腰疼,腿疼,胸口疼,胃也疼,告诉医生哪里最疼,并非其他部位不重要,而是一次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最疼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导致其他疼痛的原因。医生会从最疼的地方入手,询问病史和症状。


看病要跑好几趟?如何“高效”地看病?医生来告诉你


叙述病史


描述症状


尽量不要用“很”,“厉害”,“严重”这样抽象的词,而是用“针扎一样”,“刀割一样”。“像拧手巾一样”,这样形象地带有画面感的词。并且多使用数字,比如疼了几个小时,运动了多久会疼,晚上几点会疼,最近血压多少,尿糖多少,能睡几个小时等。


如果有以前的检查报告,最好全都带上,医生会从里面发现蛛丝马迹,因为现在的果,很可能就是几年前的因。


描述症状前,请不要自我诊断,例如有的患者一进门就说:“我得了风湿”,“我长了肿瘤”,有些医生会把你当做已经确诊的病人,还有一些会想:“你自己都诊断了,那要我还有什么用”。或许你只是从网上搜索的答案。


看病要跑好几趟?如何“高效”地看病?医生来告诉你


也尽量不要引述第三方的建议或者结论,比如:“别的医生说”,“我的一个亲戚说”。这样会让医生感到困扰,他无法判断说这话的人是否有确凿的证据,因为他认识你才不到十分钟,如果与他的判断不符,为了防备万一,只好建议你再做一系列系统性的检查了。


总之,陈述病史和症状即可,把其他的工作交给医生吧。


看病前最好用一张纸,将需要主诉的内容写下来。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