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门诊会碰到一些男生咨询,询问自己的一些困惑,例如:一个内向而自卑的男孩。看到父母凌厉的目光就害怕,胆小、畏缩,除了跟家里人接触,很少跟同龄朋友一起玩。因有一次撞见女生的内衣,看到这些女性物品,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异样感觉,眼睛忍不住地一个劲儿盯着看,最后偷偷地藏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回到家后,将胸衣锁在自己的抽屉里,有空就拿出来把玩,每次他都能感到特别兴奋和满足。自此以后,仿佛着了魔一般,只要一看见女性内衣,就会鬼使神差、想方设法地弄到手,自己明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却无法自拔,这让他深感痛苦,痛恨自己怎么会有如此怪癖,不知道怎么办?那么恋物癖到底是什么呢?
一、什么是恋物癖?
恋物癖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成长环境等有关,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 ICD-10)》中,恋物癖被分类于“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之性偏好障碍-恋物症” ,主要表现是反复收集异性使用过的物品:内衣、内裤、丝袜、鞋袜、发卡等,并将这些物品用来满足性兴奋与性愉悦,这些物品对于恋物癖来说,性满足超过了实质的性行为。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恋物癖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和成年期间,而且在男性中发病率远高于女性。恋物分为三大类:
1.物品:包括衣物等随身物品,如眼镜、内衣、鞋袜等
2.身体及有关部位:头发、脚、手、乳房、臀等
3.特殊气味或特别的食物:汽油味、尿味等
二、恋物癖产生原因?
1.青春期的身体心理发展因素
青春期是人类身心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孩子经历了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孩子随着身心的发育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性别,他们的性需求也随之增加。由于这个过程中孩子对性的了解还处于阶段初期、对性的概念没有充分形成,所以他们常常会寻求刺激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当他们在接触和了解到一些新的事物时,容易产生情感和兴奋的反应。而某些物品或情景性质陌生,从而会被认为是新奇刺激的来源之一,这种新奇的心理有时候可以转化为强烈的性幻想和性吸引,有的人是因为一次性兴奋经历,与某种偶然事件联系在一起的,但经过几次反复后,便成了一种近似病态的条件反射。
2.青春期的家庭养育
父亲过于严厉,要求高,或是脾气暴躁,缺乏耐心,疏于陪伴,夫妻间及父子间缺乏情感交流。导致孩子性格怯懦、胆小、谨慎、执拗、内向。和母亲过多依恋。对于男性角色认同受阻,由此产生的内心冲突引起了其强烈的焦虑,并进而使其通过心理防御机制将性冲动目标转移到了女性用品上,宣泄自己的性冲动。
3.精神分析角度阐释
俄狄浦斯情结在正常的发展中,男孩子会因为对父亲的恐惧,转而放弃对母亲的性意象,成功的将兴趣转向其他女性,发展出正常的亲密关系。在不成熟的发展状态下,男孩既没有放弃对父亲的“愤怒、敌对”,也没有摆脱对母亲的性意象,这使他羞愧、焦虑、于是他通过不成熟的幼儿方式去抚摸、爱抚物品,进行手淫达到性满足,并无法和自己女友有亲密行为。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焦虑——恋物行为——愧疚、自责——更焦虑——继续恋物行为。男孩对父亲无法认同,对母亲也会出现愤怒、愧疚、自责、想成功和母亲分离,却始终做不到。
总之,恋物癖等性心理障碍至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体与个人成长经历、家庭、社会文化环境、压力、性受教育不当等有密切关系。性心理障碍的患者往往存在着性格方面的缺陷,这类人往往不善表达,缺乏自信,性格孤僻。他们有和异性交往、亲近的强烈愿望,但担心受到异性的拒绝、嘲笑,提不起和异性正常交往的信心和勇气。这使得他们的性欲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于是他们会寻找其他的途径来补偿自己的性欲望。
三、恋物癖怎么治疗?
可以通过认知领悟疗法CBT、暗示疗法、厌恶疗法、脱敏疗法等多种疗法对恋物癖进行协同治疗。
1.认知领悟疗法CBT:回忆叙述幼年的生活条件和症状产生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具体内容,帮助他分析发病根源,分析其幼时生活事件与日后行为的关系,给他讲解正常性心理发育过程,使其认识、领悟到窃藏女性贴身用品,以此手淫获取性乐高潮而不伴有任何性接触的意志和行为系性心境,对性好奇心理、被潜抑在无意识中留下痕迹,使久被压抑的性欲得以释放。
2.厌恶疗法
每当产生恋物意念时,就尽可能地去回想过去由于恋物受到的责备、唾骂和处分,联想将来对个人前途、家庭及后代的影响。通过厌恶联想已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3.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对内心深处创伤进行疗愈处理、心理能量转化。个体咨询长程的心理治疗,完成对父母的认同。
四、如何预防恋物癖?
家庭的影响对性心理障碍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儿童期是性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要避免不良的性刺激,以防孩子形成性心理障碍。比如母亲在男孩3岁以后不宜与他同床共眠,不要在孩子面前穿内衣,夫妻亲密行为尤其是性生活要避免让孩子看到等等。千万要避免把男孩当女孩养,给男孩子穿女性的衣服等情况。同时,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孩子对异性有好感或产生爱慕,甚至有早恋行为,也不要一味地打压,而是要合理地引导。男孩的自慰行为,合理引导,不要标签化为肮脏的。父亲引导在男孩养育中的重要性,是母亲无法替代的。孩子完整健康的人格形成,既要接受母亲,学会爱和包容,也要接受父亲,学会接受规则和限制。对于恋物癖的防治要从幼儿教育开始,重视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据儿童与少年的心理特征进行必要的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鼓励他们学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尤其是自制力、果断性和品德修养,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预防恋物癖。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孩子出现恋物癖并不等于被认为是社会不良行为。相反,我们应该站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考虑,在合理的安排下积极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和文明心态。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一些性心理方面怪异的行为的话,千万不要简单认为孩子的品性出了问题,更不要打骂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心理门诊,配合医生努力找出孩子患上这种疾病的诱因,从而对症治疗。有性心理问题者,只要及早干预娇正的话,是可以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