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方其超
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还有一类有点“特殊”的糖友。王某菊,女,今年64岁,身高157厘米,体重68公斤,体重指数(BMⅠ)27.59kg/m2。王某菊于4年前抽血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无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多次在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2型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未正规监测血糖。5天前因四肢乏力到我院就诊,门诊以糖尿病收入院。经检查,发现空腹血糖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7.2%,空腹C肽3.96ng/mL、空腹胰岛素125.3pmol/L,餐后2小时C肽7.59ng/mL,餐后2小时胰岛素216.1p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空腹血糖一般能控制在7-1O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1~14mmol/L。糖尿病自身抗体三项结果回报: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9.69u/mL,抗胰岛素抗体阴性,胰岛素自身抗体阴性,诊断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起始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达标出院。
要点一:什么是LADA?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 由Tuomi等在1993年提出,归属于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的亚型。目前对于其是否属于1型在糖尿病界还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LADA是一种亚型,另一种认为是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外的新类型,也有专家称之为1.5型糖尿病。
要点二:LADA有什么临床特征?
LADA的早期临床表现貌似2型糖尿病,而以胰岛B细胞遭受缓慢的自身免疫损害为特征,胰岛功能衰退速度3倍于2型糖尿病。也就是说,LADA初始时表现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衰退并存,但胰岛功能衰退没有1型糖尿病那么显著;其后,胰岛B细胞因为自身免疫损害出现功能明显衰退,患者的胰岛功能很快衰退到类似1型糖尿病的水平。
要点三:LADA如何诊断?
按照《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推荐,中国LADA的诊断标准为:
糖尿病诊断成立后,排除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并具备下述3项:
(1)胰岛自身抗体阳性
(2)年龄≥18岁
(3) 诊断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胰岛自身抗体中: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为首先推荐检测的抗体,联合IA- 2A、IAA、ZnT8A可提高检出率。
要点四:对于LADA患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当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血糖水平时,应启用胰岛素治疗。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LADA较其他药物获益更大。
2、LADA患者应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LADA患者如代谢状态(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等)良好,可考虑使用除磺脲类外的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双胍类等)直至进展至胰岛素依赖阶段。
3、胰岛自身抗体高滴度且代谢状况较差的LADA患者应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