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矫正手术的最佳时机

叶佰康医生 发布于2022-09-04 00:39 阅读量1282

本文由叶佰康原创

经常碰到朋友问我:什么时候做近视眼手术好?都30-40岁了,还有没有必要做近视眼手术?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大家口中所说的近视”

路人甲:近视就是要戴眼镜了。

误区一:眼镜除了近视镜,还可以是远视镜、散光镜、老花镜、太阳眼镜和防护镜。

路人乙:近视就是只能看清近处,看不清远处

误区二:有很多其他的眼病都可以出现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路人丙:近视只要还能看清,就不用管了。

误区三:近视不控制会不断加深,还会产生很多眼底的并发症

其实近视是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进入眼内后聚焦在视网膜前,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戴眼镜则是为了让落在视网膜前的平行光仍然能再次落在视网膜上成像。


近视的原理


由于近处的光线,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的作用使其落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的人也能看清近处,但我们没办法进一步放松,所以就没办法看清远处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人明明近视了却还看得清楚呢?那是因为人是一种很聪明的生物,我们可以通过皱眉、眯眼等动作挤压我们的眼睛,改变我们眼球的形状从而看清远处,但这样最终反而导致眼球变形,加深近视,出现散光等。

另外,近视加深会导致眼轴变长,而我们的视网膜在3岁前就已经发育定形了,可以试想一下,当一个几十岁的人还穿着3岁的衣服会出现什么情况?对了,衣服会撑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视网膜会出现裂孔甚至脱离



第二,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大家口中所说的“近视眼手术”

路人甲:就是把近视眼做掉的手术。

误区一:可近视眼又不是肿瘤,怎么能把它“做掉”呢?

路人乙:就是做完再也不会近视的手术。

误区二:就算是感冒,都没办法保证你一辈子不再发生啦!

路人丙:就是做完视力能达到1.0甚至以上的手术。

误区三:为了视力孤军奋斗,早就吃够了近视的苦,视力下降的原因有很多,而近视只是其中一个

其实“近视眼手术”这个名字并不是很准确,正确的说法应该叫“脱镜手术”。而戴眼镜本身就是一种矫正近视的方法,经济(现在也不便宜)、方便(对运动和化妆就不是很友好了)、无创(多少有点影响眼眶的外观),但有些人不愿意戴眼镜,所以才有的“近视眼手术”。

手术的原理就是:假设近视的人眼里有一个让他近视的镜片,而医生则通过手术把这个镜片取出来,只是取出的方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手术名称(例如全飞、半飞、准分子等)。但有些人近视度数太高了,需要取出的镜片要很大,可能会导致眼球的塌陷,所以就改成植入一个镜片去抵消他的近视。




而这个镜片只能是根据当前的近视度数去设计,目前还没有可以准确预测每个个体近视发展规律的方法(将来也不一定有,因为受个体用眼习惯的影响很大),也没有能够根据个体近视状态可以实时改变的万能镜片(这个倒是未来有可能做到)。

综上所述,受术近视矫正术后只能达到术前戴眼镜后的最佳视力,所以我们才说这应该叫“脱镜手术”


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近视矫正手术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呢

路人甲:当然越早越好咯,就跟买保险一样啊,早买早享受。

误区一:万一做完又发生新的近视,怎么办?

路人乙:我等技术再成熟点,看我朋友10年后效果怎样再说。

误区二:再等下去黄花菜都凉了,到时又该考虑老视的问题了。

路人丙:我看我身边的朋友都做了,我也要做。

误区三:你不会找男朋友也要跟着你身边的朋友去找吧?

我曾遇到过一个近50岁的患有近视的清洁工阿姨,告诉她做完手术可能还是要戴老花镜,她说自己没什么文化,不想戴个近视眼镜被同事笑话,宁愿戴个老花镜。

目前想做近视矫正手术的人动机主要有3个工作需求美观需求运动需求,所以请各位想做手术的朋友们都尽量把自己的目的往这三个方向靠一靠,要不然就没有太大必要接受手术(可以把本文多读几遍)!像刚才那位阿姨勉强也可以算是工作需求吧。



而我们对就诊者的要求则是:近几年近视度数相对稳定,即每年波动不超过50度,以避免短期内因为近视而需要再次佩戴眼镜。这个时间节点大多数是在年龄满18岁,因为成年以后近视度数相对比较稳定。

另外,正常人屈光度变化规律是出生时为远视状态,大概在10岁左右到达正视状态,40岁左右开始出现老视。老视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调节能力逐渐下降的现象,前面提到过,调节是用来看近处的。也就是说从40岁开始,随着年龄增长,看近的能力会逐渐下降,即在看近时,需要佩戴老花镜来矫正,而这个老花镜的度数是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我们近视矫正手术只能解决近视,即看远的问题,无法解决看近的问题,所以不久后仍然需要佩戴老花镜,这就违背了我们脱镜手术的初衷了



当然,目前可以通过保留一点近视度数来暂时兼顾老视的问题,或者通过植入多焦人工晶状体来部分解决老视,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其实不管是成年还是老问题,从医生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脱镜手术,我们在意的是受术者术后能脱镜多久的问题。从就诊者的角度看,他们更在意的是术后能否满足三大需求(工作、美观、运动)。

如果是工作,是为了入职还是平日工作;如果是美观,是为了相亲还是表演;如果是运动,是为了比赛还是长期的训练。同时,不同的需求可能也会影响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从而影响术后脱镜的效果。

所以我认为,医患沟通在这时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医生要搞明白就诊者的真正需求,就诊者要搞明白术后能脱镜多久当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就是所谓的最佳手术了。


(以上图片来源百度,侵删)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