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认识慢性肾脏病(上)

徐大基医生 发布于2021-02-24 17:40 阅读量6319

本文转载自从肾开始

慢性肾脏病中医概念

中医典籍中记载的肾脏病,在概念上与目前的西医肾病概念不同。中医肾病范围很广,一般认为与中医肾相关的疾病都属于中医肾病,因此包括了所有西医所涵盖的慢性肾脏病以及男科疾病,生殖疾病等。但慢性肾脏病在中医并不直接笼统地称为肾病,而是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属于中医水肿病、尿浊病、尿血病、淋证、癃闭、关格及虚劳等范畴。
    

●以蛋白尿、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病,属于中医水肿病和尿浊病范畴;

●如以小便黄赤,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者,可以尿血辨证;

●尿路感染中医多称为淋证;

●小便不畅或因梗阻等原因造成小便困难或少尿、无尿等则属于中医的癃闭范畴;

●而慢性肾功能衰竭,则属于中医之尿毒、关格等病;

●如血浆蛋白低,表现出面色无华,倦怠等虚弱证候,当属于虚劳;

●如果以腰痛为主者,属于腰痛范畴;

●如果以血压高为主,表现为头晕、眼模糊等,又属于眩晕范围。


另外,中医的肾虚概念与西医所指的肾病完全不同,也不可混淆。


慢性肾脏病中医病因
两千多年前中医就已经很明确地认识了水肿病。中医古典巨著《黄帝内经》对水肿病的临床表现,病因以及治疗等都有明确的记截。从中医角度来说,中医认为人体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所谓邪气,则指各种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即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

肾脏病的发生是邪正斗争的结果,如正气盛,正能胜邪,则病邪难于侵入,或侵入后即被正气及时消除,不产生病理反应,就不发病;如果邪气胜,正气相对不足,邪胜正负,从而使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机逆乱,便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当然也有一些情况下邪气起主导作用。《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穴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果过度劳累、饮食不调等可造成正气虚加重,邪气在正气虚的情况下容易引发疾病的发生。

阴阳失调是导致肾病的原因。原发性肾脏病其发病原因与禀赋有关,或为阴阳失调所致,继发性肾脏病发病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1.其他疾病影响,常见的如糖尿病(消渴)、高血压(眩晕)、痛风等。
2.外感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细菌、病毒导致肾损害,或诱发肾炎或加重肾损害;而过度的阳光照射可诱发狼疮。
3.疫疠,包括一些传染性疾病,可直接造成肾损害。
4.内伤七情,包括持久的喜、怒、悲、思、忧丶恐丶惊,均可能影响血波动,而加重病变。
5.饮食失宜,包括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其中饥饱失常可能加重肾损害,饮食不洁可引起腹泻等其他继发性疾病而加重肾损害。饮食偏嗜,如过食含钾高的食物可引起高钾;而饮食过咸、高钠造成水肿加重、血压升高。过食海鲜,饮酒过量等均可能造成痛风肾、慢性肾衰加重等。
6.劳逸过度,劳即劳动,包括各种劳作和运动;逸,指休息和静养。如果过劳或过逸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
7.瘀血、结石、痰饮。瘀血,如肾静脉血栓形成等;结石(可造成梗阻性肾病);痰饮既是病理产物又加重病情。
8.药物性肾损害,如药物过敏,一些药物的肾毒性作用可造成药物性肾损害。

9. 工业物质损害、不当的食品添加剂损害及外伤,等。

慢性肾脏病中医病机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先天性多囊肾等这一类疾病有的原因还不太明确。继发性肾病是由于原发疾病的影器导致肾损害。许多肾脏病的发生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一些严重疾病的发生,如肾功能衰竭,例如长期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的患者由于感冒之后服用一些药物、或者腹泻造成脱水、或感染之后等等,均可能出现严重的肾脏病。肾脏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肾脏受损,功能失调导致,中医认为脏腑功能相互关联。通常认为外邪侵袭与脏腑虚损是其内、外因。

如《景岳全书·肿胀》指出:「凡水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士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其中,水肿、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中医认为均由于水精输布失常所致,而肺脾肾是水精输布的主要脏器。外邪侵袭,肺气壅塞,肺失肃降功能,可导致水肿;脾运化水湿,如脾受损,水湿内停,溢于肌肤,出现水肿。如果脾气不升,肾气不固,封存失职,则水谷精微随尿而去,就出现蛋白尿。
药物治疗等治疗手段可以令中医的证候发生变化,如使用激素可以使气机逆乱、痰瘀交阻、阴虚阳亢、湿热内生诸证。如水肿病久,久病入络,水病及血就出现瘀血病证。水肿消退之后,本虚之证明显,主要表现出脾肾不足、气阴亏虚等证。

慢性肾脏病加重原因
早期肾脏损害往往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什么症状,常被忽视。直到出现严重浮肿、血尿、血压高时才到医院就诊。所以常有一些肾脏病朋友很难说清自己是从何时开始得病的,而得了肾脏病以后,疾病又如何加重的呢?
 过度劳累是加重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原因,很多人的起病十分隐匿,这是因为人的肾脏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当劳倦时,病情可能忽然加重,中医认为劳倦所伤,包括:劳心、劳力、房劳等。
感染是诱发肾脏病以及促使肾脏病加重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邪之所奏,其气必虚。感染属于外来邪气,袭击人体必然造成人体正气的亏虚,由此加重病情。感染通常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以及肠道感染等。
饮食不当是疾病加重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胃为后天之本,不当饮食包括暴饮暴食、饮食不洁、进食污染食物、过量摄入高蛋白饮食或含某种元素,如含钾太高、含钠太高、含嘌呤太高及过食热气食品等都可能加重病情。

情志所伤,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不恰当用药和停药对肾病加重有影响。其中不当用药可能造成药物性肾损害,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肾损害等,多种止痛药、抗生素等都有一定的肾损害,一些中药及其制剂也有肾损害。也有对于一些该用的药没有用也可能造成疾病难以控制,过早停药造成疾病加重或复发等。一些肾脏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本身的并发症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也可导致肾病加重。创伤、手术等也可能加重肾脏负担而加重病情。而吸烟、肥胖、高脂血症,严重营养不良等也可导致肾病加重。
此外,疾病本身的发展,如慢性肾炎,如果未能获得很好的控制,随着时间进展肾小球硬化会逐渐加重,最后可能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预防肾病汤方:玄桔金梅饮

预防由于咽喉炎诱发肾炎汤方。

慢性肾病有不同的病因和病征,但有些慢性肾病的患者常有咽喉发炎的征状,或常由咽喉炎诱发。可以试用玄桔金梅饮预防。

材料:玄参5克、桔梗5克、金荞麦15克和乌梅5克。
方解:《神农本草经》记载,玄参味苦、微寒,有清热解毒,养阴利咽的作用。桔梗性平,味辛、苦,可以开宣肺气,利咽祛痰的功效,适用于咽喉痛。金荞麦味辛、苦,性平,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健脾消食和利咽的功效。乌梅,味酸、性平,养阴生津。
制作:用水煮沸十分钟。
适应症:出现咽喉炎的患者,可以把这道玄桔金梅饮当茶来喝来达到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养阴利咽,预防由于咽喉炎诱发的慢性肾病作用。




注:读者服用汤方时宜先咨询主诊医生、注册中医师及注册营养师的意见。


撰文: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临床部高级讲师

           徐大基博士


以上资料摘自肾病资讯期刊《从肾开始》第二十三期(二零零九年十二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