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你会治口腔溃疡吗?”
“医生,我的口腔溃疡什么时候能好?”
“医生,为什么我吃了那么多下火药,口腔溃疡反而更频发了?”
口腔溃疡,泛指因各种原因出现的口腔内粘膜溃破。在我们生活中,上至70、80岁的老人,下至儿童,不分男女,都会有“口腔溃疡”方面的痛苦,通常熬夜、或饮食“上火”食物、或生理期、或感冒、或服用药物等原因诱发。
甚至有些人常年被“口腔溃疡”所困扰,服用了过多的“下火”药之后,“溃疡”依然发作如故。
说到“口腔溃疡”,就会自然想到“上火”,下火药、清热药、消炎药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并且“品种繁多、更新换代”,让普通大众真是“摸不到头脑”,不知该如何选择。
所以,有些“有经验”的老百姓就去药店买些中成药吃一吃,或者买些凉茶喝一喝,似乎就解决了。但“口腔溃疡”虽然好了,胃却被伤了,而且有些“又伤了胃,口腔溃疡还是收口很慢”,这可苦了好些人呐。
中医对于“口腔溃疡”的认识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是阳太旺,一方面是阴不足。阳太旺大家常说的“实火”,阴不足自然就是“虚火”了。
其实,医生就像一名侦探,先要搞清楚是实火还是虚火,要问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要看病人口腔溃疡的颜色、饮水多少、二便情况大致判断后明白了是虚火还是实火引起,再进一步深问,可以从五脏六腑去看,是来自于脾胃大肠、还是肝胆肾、还是心肺,找到“火源”,才能对症用药。中医的治法有很多,有泻的方法,如下法、请法、吐法,也有补法,如温、补法。
特别要注意的是,反复“口腔溃疡”一般是脾胃的问题,所以,反复“溃疡”的患者又反复服用清热泻火的药,有些效果但伤了脾胃,导致脾胃更加虚弱,反而不利于“口腔溃疡”的恢复,所以,提醒大家的是,你可能吃了点药、或喝点凉茶治好了自己的口腔溃疡一次、两次、三次,但是你没有考虑到“脾胃”的感受,慢慢的它变虚弱了,防御更低了,这是得不偿失的。
教给大家几个初步判断“火源”的方法:
观察大便是否成形、不干不行、排便通畅,如果大便上述异常,多半是来自于脾胃大肠之火。
观察眼睛是否红肿、干涩、眼屎多少、阴囊或腹股沟附件有无潮湿,一般从肝胆考虑。
有吸烟史,伴有咳嗽、咽喉不适、有痰或鼻子的不适,大部分与肺相关。
经常熬夜,房事较多之人,多半从肾考虑。
总之,每个人上火的原因都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治疗的方法、用药也有所不同。切勿盲目服用“下火”药物,找到“火源”,对症用药才能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