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住”与“行”

黄小乐医生 发布于2022-06-29 10:23 阅读量565

本文由黄小乐原创


     我写这个的初衷也就是跟亲朋好友聊聊宝宝,为什么叫聊呢,没事瞎聊呗,只言片语、三言两语真聊不开。我写的时候想象的画面是三五朋友坐在院子里,看着孩子们在前面玩耍,喝着茶(喝点小酒也可以),聊聊,天南地北,想到啥聊啥,没有特定的思路,没有固定的套路,所以这样形成的文字,专业术语不多,可能也显得杂乱无序,还容易跑题,但还是希望大家从中能有所得,哪怕就那么一句话对您有用就行。

     言归正传,宝宝的“住”与“行”,这个聊天不太好入手,找不到切入口,但为了保持目前的队列,还是得硬着头皮聊聊。“住”我们理解为“起居”,“行”理解为“出行”。

     古人云:“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畅情志”,我们养生保健平素要做到起居有时,孩子也需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简单粗暴理解为该干啥的时候就该干啥,该起床,该吃饭了,该玩,该学习,该睡觉了等等,总得有个适合孩子的大致的规律,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父母在共同生活中主要要以身作则,该吃饭了,父母还没上桌也就别要求孩子先上桌了,该睡觉了父母还在看电视也就别要求孩子放下手机睡觉了。小宝宝的话,什么表现是要吃了,要睡了,要换尿布了,父母要关注到这些并创造出合适的环境让宝宝保持这些规律。同时也要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勤剪甲,勤刷牙等等。小宝宝没法自己完成的时候,父母要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完成。

     居住环境,有得选择的时候,当然避免工业、避免大马路等等,但有时候也不是我们想怎样就怎样的,我也想要有个大别墅,奈何只有条大马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说说我们能解决的就是居住内在的环境,首先说“安全”,火、热水、刀、电等防止孩子触碰,桌角、凳脚防孩子撞伤,门、柜子防孩子夹伤,床、沙发防孩子摔伤,药物、毒物防误食等等。然后说“功能”,尽量做到分区,玩得地方不睡,睡的地方不玩,在合适的地方做适合的事。

     容易过敏的孩子,流行的说法是过敏体质,容易鼻炎、咳嗽、湿疹等。这就要求保持门窗开放通风,能有阳光直射的就晒晒太阳,衣服被子多洗洗晒晒,避免毛绒绒的玩具,避免养猫养狗、养花养草。避免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太湿了有除湿机,干了有加湿器,但这个标准不好说,主要靠感觉。

     出行,有了孩子之后出行成了大问题,不再是随心所欲,去哪里,怎么去,去干嘛,吃什么,住哪里等等都得考虑到孩子。大孩子不说,爱咋地咋地,但对于孩子还小的时候,特别是婴幼儿出门首先是解决吃的,吃母乳的出门得带上妈妈,吃奶粉的出门得背上奶粉,热水、凉水、奶瓶,除外还有尿布,湿纸巾等。再者就根据出行方式,时间,目的等准备婴儿车、衣服等等常用品,往往收拾一番下来都不想出门了。。。。。。一切出行没有了游戏人间的惊险刺激、没有了爬山涉水的豪情壮志,也没有了说走就走的随性浪漫,有的是牵手漫步的舒适休闲,美其名曰“亲子游”。这也是准爸爸妈妈们生孩子前需要做好的心理准备。条件允许的话,买部车,你会发现带孩子出行的幸福指数会提高很多。

     出行同样最重要的是安全。防生病:出门避大风,雨雪勿外出,流感、手足口等传染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防意外:溺水、车祸、跌扑损伤;防走丢:孩子始终保持触手可及的距离,调皮爱跑的孩子有时真得来个“神器”拴住。我相信家长们对孩子的安全都会很上心,就不再说多。

     聊到这,想起了一个问题就是重金属,我们常见的是“铅”,很多孩子去查微量元素,发现“铅”高了,虽然一般≥100ug/L我们才考虑铅中毒,但是因为孩子对铅的毒性较成人敏感,往往≥50ug/L,我们就需要积极处理,而越低肯定越好,太高了就交给医生处理,一般高平素多吃维生素C的水果,如奇异果、橙子等,加多钙、铁、锌的摄入降低铅在消化道的吸收及毒性。主要还是分析高的原因,大多的因素是环境污染(空气、土壤、水等)及卫生习惯的因素。环境方面就尽量做到远离油站、汽车尾气,在马路边的话,把孩子抱到1米高以上,远离工业区,使用经过检测的饮用水等。卫生习惯方面,例如玩或者添油漆面的玩具,咬笔头等不良习惯需改掉。。。。。。

     好了,关于宝宝的“住”与“行”就聊这么多,不全的可以大家可以补充,预告下一聊:宝宝的“便”,再就是宝宝的“睡”。聊完这个系列,聊平时宝宝生病或者护理的一些小问题的时候也许就不用这么长的篇幅了,大家再将就看看吧,平时有问题的可以留言,虽然我不一定会答复,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