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民以食为天,特别对于三句不离吃的广东人来说,食尤其重要。对于孩子来说,“食”是生长发育的基本保证。但是说起这个“食”却很复杂,得好好理理该从哪聊起,只能是想到啥聊啥,不一定有条理,但希望能讲清楚。从宝宝呱呱坠地的一刻,哇哇大哭,哭啥呀,忍了十个月终于可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重要的是可以出来吃东西了,兴奋呀,激动呀,喜极而泣。
奶的选择
用配方奶还是母乳,傻傻分不清楚。母乳的好处,到处都有宣传,相信各位母亲都很了解,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它是宝宝最自然、又最全面的营养来源,而且具备简便验廉的优点,起码可以省奶粉钱呀。母乳喂养,对宝宝及母亲都有着配方乳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已使用配方奶喂养,即用之,则安之,使用配方奶也没什么不可,起码产妇不用亲自喂奶可以得到充分休息。这个时候宝宝基本就是“有奶便是娘”,谁带都可以,而不必非要折腾妈妈。而且对于大多数妈妈来说,即使开始母乳喂养最后总也是会转成配方乳喂养,所以选择上也不没什么好纠结。但建议还是有条件喂母乳就母乳,喂到什么时候看情况,建议是自然离乳的,但基本很少妈妈能做到。
早产的宝宝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使用母乳加强剂或者早产配方奶以加强宝宝的营养状态而保证宝宝的生长发育。
对于普通鲜牛奶、纯牛奶、豆奶等,国内普通认同的宝宝3岁以上比较适合。不建议喝含乳饮品,含各种添加剂及糖类。
牛奶蛋白过敏
我总结主要的过敏情况有三方面表现:一为皮肤的表现,反复出现的湿疹;二是呼吸道的表现,无其他原因反复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三是消化道的表现,反复的便秘或便溏,奶量可却不长个等等。有以上表现再参考过敏原检查,考虑牛奶蛋白过敏,则应该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者氨基酸奶粉,吃3-6个月评估过敏的表现及生长发育,情况可,可适当逐步转为普通奶粉喂养。
奶量
简单粗暴的说,一天的合适的总奶量为:0-1岁:600-1000ml,逐步增加,添加辅食后可适当减少;1-2岁:600-800ml,2-3:岁:400-600ml,3岁以上:300-400ml,就奶量来说宝宝个体差异还是挺大的,我家大宝一岁的时候,每顿奶都喝不了100ml,而小宝六个月的时候每顿就能吃120ml了。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奶量应该循序渐进,出生第一天胃容量也就5-10ml左右,出生15天左右的宝宝胃容量才大概50ml,很多家长看到新生宝宝总是哭就拼命喂,加上开始母亲分泌乳汁并不多,就容易陷入母乳不够,奶粉来凑的误区。这个时候大多数是因为需要安全感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应等情况而哭而不一定是因为饿。再则随着宝宝长大每顿的奶量视宝宝的食量而定,按需喂养,不强求,以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就可,但建议3岁以内的宝宝,每顿奶量最好不超200ml,当一个妈妈自豪的跟我说她8个月的宝宝每顿可以吃250ml时,我都不知道该表扬她还是批评她。又有一个家长说她2岁多的小孩胃口不好,不怎么吃辅食,一问才知道宝宝喜欢喝奶,一天还喝1200ml左右奶,试问哪还有胃口吃辅食呢。。。。
夜奶
对于什么时候戒断夜奶,没有具体的时间要求,理论上宝宝有10-15斤,基本就具备了睡整觉的储备条件,但还是建议宝宝6个月以后,辅食吃好了再考虑戒夜奶。当宝宝每天晚上1小时醒一次,醒来要喝奶才能接着睡,妈妈忍无可忍的时候,就是到了该戒夜奶的时候,这个时候夜奶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了,一是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从而影响生长发育;二是宝宝的胃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影响胃肠功能;三是增加乳牙患龋齿的风险。具体怎么戒呢,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见仁见智了。总体来说吃母乳的相对难戒,吃奶粉的容易些。越晚戒断相对也会越难。当然也有很多宝宝很省事,自然而然就不吃夜奶了。
厌奶
很多宝宝本来吃得挺好的,奶量也足,但或许某个时刻就有那么些许时间不想喝奶了,奶量下降了,甚至看到奶就哭,拒绝吃奶,但是精神各方面都不错,就跟成仙了一样,不吃也不饿,也一样生龙活虎,那么这个时候家长也不用太担心,不喝就不喝,饿不坏的,但家长还是应该按照宝宝平时的喂养习惯,按时给奶,2小时不吃,4小时给,4小时不吃,6小时给,能吃多少吃多少,不吃就不喂,别硬灌,加重孩子的抵抗情绪,一般这种情况没啥特别,宝宝自己调整几天胃口就慢慢回来的了。也可以找中医调理下,中药内服、外用、小儿推拿之类的,总有一招适合你。
辅食
辅食,顾名思义,辅助的食物,还是以奶为主。起码我认为1岁以内,吃辅食还是应以不影响总奶量为度。添加辅食的原则,大家都知道,从细到粗,从少到多等等,这里就不说。添加辅食的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是建议6个月以后,我觉得4个月以后孩子能够消化淀粉了,可酌情添加辅食,当你看到4个月以上的宝宝看着你吃东西会目不转睛的看着,还时不时吧唧吧唧地舔嘴巴的时候就是该给予宝宝辅食的时候了,选择含铁的米糊。
因为我觉得6个月再开始添加辅食会拖慢整个添加辅食的节奏,可能也会影响孩子对辅食的接受程度及出现挑食等情况。所以我给我孩子添加辅食的习惯是4个月开始予米糊,开始几口,慢慢代替一顿奶,6个月开始就蛋黄,从1/4个蛋黄到整个蛋黄大概1周时间,然后就尝试用稀粥慢慢代替米糊,因为用稀粥可以把各种想要给孩子吃的东西放粥里,碎肉、胡萝卜、青菜等等均可以剁碎放粥里一起煲。期间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予苹果泥、土豆泥、香蕉泥等等,但要注意为好。
如果宝宝不肯好好吃辅食,甚至喂进去就吐出来,只要喝奶怎么办?我的经验这种情况一般是出现添加辅食比较晚的孩子身上,这个时候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变聪明了,辅食要嚼,而且开始加的辅食还没啥味道,喝奶轻轻松松还好喝,肯定会优先选择喝奶呀。这个时候我建议的做法是家长保持耐心,该吃辅食的时候吃辅食,该喝奶的时候才喝奶,这顿辅食不吃就饿着,千万不要因为怕饿着孩子就立马喂奶,那么孩子就会更加不愿加辅食了。我家两个宝宝都是4个月吃辅食的,等他自主意识强了,辅食也多元化了,不存在不吃辅食的时候,所以这个方法还没有亲自试过,仅供参考。
喂养习惯
掌握进食规律:开始小宝宝基本是按需喂养,随着渐渐长大会形成自己的进食规律及习惯,细心的家长总会发现宝宝的进食规律及习惯。宝宝什么表现是饿了,几点喝奶,喝多少,大孩子喜欢吃什么基本家长都会心中有数。需要注意的就是别轻易觉得孩子不喜欢吃一种东西,理论上家长要尝试15次,且是不同烹饪方法方式的,孩子都不接受才可以觉得他也许是不喜欢,而且小孩子嘛,一时时的,这个时候不喜欢的,或许某个时刻开始就会喜欢吃。
排除进食干扰:小宝宝喝奶的时候避免过多外界刺激转移注意力。大孩子避免电子产品干扰,例如看电视、电脑等。
避免带情绪进餐:饭前不责子,吃饭前还是尽量避免责骂孩子,如果到吃饭时间了不来吃饭,分析情况,合理引导,通过孩子喜欢的食物来吸引孩子到餐桌上来,而不是劈头盖脸骂一顿,这样即使孩子来吃饭了,带着情绪也没啥胃口,吃啥啥不香。
进食习惯:鼓励自主进食,允许小宝宝吃得乱七八糟,食物弄得到处都是,避免责骂或因怕孩子弄得乱七八糟而不给自主进食的机会,造成需要喂饭的习惯。3岁以内孩子使用自己独立的餐具。3岁以上孩子尽量与大人同时间同饭桌就餐,进食时间30分钟以内,超过30分钟就不吃了,避免追着喂食。允许孩子偶尔的不吃,或吃得少,毕竟总有胃口不好的时候。我对我家孩子基本都是能吃多少是多少,实在不吃也拉到的放任策略。
维生素AD或D
出生15天开始,每日口服1粒,6个月前建议使用维生素AD,6个月后AD或D随你喜欢,可交替使用,骨密度不足的可每日两粒,吃3个月评估效果。曾经很多年前,流传着维生素AD或D吃多了会中毒,导致妈妈们人心惶惶,干脆就直接就不给宝宝吃了。我要说的是,真不用怕中毒,就目前市面的大多牌子每粒维生素D含量400-500单位,维生素A的含量1500单位。如果要中毒,得每天吃50粒,连续吃6个月才可能会中毒,所以,只要别把它当饭吃就OK了。一直吃,吃到三岁,三岁后可继续吃,吃到不想吃,今天忘了,明天可以补吃。
随便扯扯
古人说“小儿肺脾肾不足,心肝有余”,小孩子脾常不足,而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等,所以脾胃功能的强弱对于孩子的食欲、消化、吸收等有直接的关系。寒伤脾,热伤胃,避免给孩子进食寒凉或燥热的食物。广东人的凉茶文化,啥都是上火,啥都喝凉茶,没有什么事是喝一碗凉茶搞不定的,有,就喝两碗。小孩凉茶喝多了,就容易伤脾胃,胃口不好了。第一聊的古人《养子十法》中的肚要暖,也有这方面的意思。酸奶也许是个好东西,但不建议天天吃,容易生寒湿。第一聊得古人还说“欲使小儿安,留得三分饥和寒”,而古人还说“小儿饮食不知自节”。所以家长千万别喂多了,现在这个社会,吃不饱的少了,营养过剩的胖小子多了。
病者过也,东西再好,别吃多了,吃多了,脾胃、胃肠负担大了,就消化不好了,然后就积食了,食积化热化火,就大便干结了,喉咙痛了,发烧咳嗽了。再者“胃不和则卧不安”,具体到时聊“睡”的时候再展开说。如果孩子睡觉翻来翻去,磨牙,起床容易有口气,胃口不好,大便干结等,就可能是积食了,哪天孩子起床口气更重了,手心比之前热了,那就可能要生病了,赶紧喝水,拼命喝,可以喝点陈皮山楂水,或许就不起病了。所以还是控制好宝宝的饮食,别吃多了,特别是晚上那顿,建议吃个八分饱就好。
古人又说“切勿乱投补益”,不管是食物还是药物,大补的东西小孩子还是少整,小孩子本就是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犹如初升的太阳,欣欣向荣。保证营养就好,别乱补,有些补着补着就“熟”了,长不高了。
四岁以内孩子喂养有啥情况或者生病了,家长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本身不一定有问题,两个家长,或者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怎么会搞不定一个小屁孩呢?孩子胃口不好了或者拉肚子了,首先检讨自己是不是给做得不好吃了,喂错东西了,零食吃多了等等。举一反三,大家懂我意思吧。
还有啥。。。。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