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脑部疾病或创伤伴肺部感染中药有用吗?

杨万章医生 发布于2022-12-13 22:49 阅读量754

本文由杨万章原创

肺部感染是所有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大量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颅内感染常见的并发症。如果颅脑病损度过1-2周的急性期后再出现死亡的案例大多是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或误吸和反流窒息所致。而绝大部分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并非死于原发病,最后的结局都是长期卧床后死于肺部感染。因此预防因吞咽障碍出现的误吸、反流导致坠积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是非常必要的。

      但已经出现肺部感染后,可以通过痰培养药敏试验筛选敏感抗生素治疗。对于那些多重耐药和全耐药的患者,无敏感抗生素可选。或长期卧床排痰不畅,肺部慢性感染导致不能拔管、不能脱氧疗,配合中医药辩证施治是重要措施,往往可以逆转病机,让患者度过危险期,使肺部炎症吸收。多年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的疗效是可靠的。

案例1.重型颅脑损伤、气管胸膜瘘术后气管切开,吞咽障碍、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多重耐药。

      患者杜某某,女,52岁。住院号:00007486。2016年5月因车祸致伤头部,辗转多家医院,昏迷1月余,期间气管切开置管,肺部反复感染,因呛咳严重,在某三级医院诊断为“气管胸膜瘘。手术修补后,肺部感染未能控制,痰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三代头孢菌素及相关药敏试验敏感药物反复使用数月,虽能控制发热等,但痰依然很多,现多重耐药,状态萎靡,气息微弱。该院治疗陷入困境,遂通过医院领导协调,于2017年3月上旬转入我科。

1670942505289524[1].jpg

 图1 入院初期肺部DR双下肺积液,实变,气管置管,不能脱氧。


3月16日刻诊:卧床,面容晦暗,两眼无神,气息微弱;气管切开处时有随咳嗽流出的稀黄痰液。双腿因肺部感染,长期卧床,营养不良而出现双膝关节屈曲挛缩。转入时尽管未断抗生素,依然发热38.0-38.5℃之间。同时插有鼻饲管和导尿管。语言交流不清,唇淡舌红苔黄白腻,脉细略数。主要化验指标C反应蛋白25.0,白细胞总数12.9x10*9.

考虑患者长期用抗生素及因置胃管营养不良,既有脾肺气虚之正气不足,又有邪伏日久的痰浊雍肺。需要在肺功能康复综合训练基础上,配合扶正祛邪,健脾益气,化痰清热中药。处方如下:桃仁15克,化橘红15克,法半夏15克,瓜蒌子15克,制远志10克,白芥子10克,茯苓15克,干姜10克,葶苈子15克,细辛5克,党参15克,姜厚朴10克,鱼腥草15克,黄芪40克,大枣10克。共6剂,水煎服,鼻饲,每次100毫升,每日4次。

由于转院来前患者仍用有抗生素,低热,因此,我们同时使用了院内感染常用的头孢他定注射液。一周后不发热,痰量有所减少。更换小直径气管套管,中药在上方基础上续用,抗生素用至10天停药。4月7日复查胸片,尽管临床症状减轻,但影像学资料仍有肺部实变影。

1670942672336008[1].jpg 1671015374289741[1].jpg

图2、图3——到了10月份,双肺DR已经比较清晰,双侧肋膈角锐利,积液吸收。留有慢性炎症的纹理增重改变,但已经拔管脱氧。


1671014621932157[1].jpg

1671014650804867[1].jpg

图4 入院初期,双膝屈曲,不能伸直,斜床只能站45度左右,治疗后期可以自行行走,图5为练习走不同高度台阶。


继续在前方基础上加减用药,病情逐步好转。同时连续运动治疗、吞咽治疗,改善运动水平,增强体质。至7月份痰减少,精神状态转佳,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拔除气管置管。主攻吞咽障碍,步态训练,四脚架扶持下可以行走;9月份造影检查,咽隐窝残留几乎忽略不计。该患者经过长达半年的综合康复治疗,从濒死的边缘挽救了回来,日常生活大部自理。体会:

     1.中西医结合有效地控制了肺部感染,改善了肺通气和肺功能,适时拔除了气管套管;

     2.坚持不懈的肺功能训练、运动训练,不仅改善了体能,使患者离床,还使其原本弯曲的膝关节,挛缩的腘绳肌都恢复到基本正常,可以持续步行数百米;

     3.坚持不懈的吞咽评估、吞咽功能训练、再评估直到吞咽功能改善,拔除胃管。

     患者于2017年11月初出院回家,之后女儿前来门诊几次,告知其母完全自理生活。

案例2.泰国北部旅游遭遇车祸的万先生,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植物状态,颈椎、左侧肩胛骨、肱骨、左侧股骨干骨折,左侧12根肋骨骨折,血气胸,肺部感染,飞机转运回我院,ICU停留1周为省钱转入我科。经过2个多月中西医综合治疗,言语吞咽、PT,OT,康复护理,渡过感染关,苏醒,精神障碍,到后期离床,坐位、站立、迈步,回家乡继续康复治疗前,已经可以手扶四脚架行走。期间使用方剂为《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合麻杏石甘汤,根据情况增减用药,收到理想效果。

1670942838476797[1].jpg 

图6:万先生从ICU转入康复医学科时的情景,昏迷,置有鼻饲管,气管切开置管、插导尿管。


1671015496920078[1].jpg

图7:治疗1月余,陆续拔出所有置管,可以独坐 


1671015522356176[1].jpg

图8 2月后出院时自己扶四脚架站立


苓甘五味姜辛汤夏杏汤原出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原方组成为:茯苓4两,甘草3两,五味半升,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汉代度量衡根据1981年出土史料整理1两=15.625克,半升约为50克,此剂量根据个体盛衰酌情调整)。

功效:散寒化饮,宣肺降逆。该方对于双肺底积液,痰液难以咳出效果较好,特别是肺部感染较久难以脱管,多重耐药无有效抗生素处理,停止吸氧后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5%以下,根据临床表象进行如下加减效果较好。病情日久肺脾气虚者加用黄芪30-40克,党参15-30克健脾益气。痰黄粘难出加金银花15-30克,鱼腥草15-30克或黄芩10克清热解毒。便秘加瓜蒌子15克,姜厚朴15克,更严重便秘加芒硝15克(烊化)。兼气短胸闷加蜜麻黄15克。

       由于目前医院里煎药均采用煎药机的现状,为保证足够单剂服药量,针对神经系统疾病伴有肺部感染的重症,建议处方用量参考张仲景原方,采用重剂。这也是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反复强调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李可老中医医话医案》李可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