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膜塑形镜(OK镜)是根据眼角膜形态和近视度数特殊设计的一种硬性隐形眼镜,近视患者在晚上佩戴上角膜塑形镜睡觉8-10小时,通过眼睑的闭合和泪液的作用来使镜片对角膜产生轻微塑型,使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坦,从而有效减缓近视的发展,早上摘镜后,裸眼视力清晰,生活、工作、学习都不影响。
然而工作中经常会有家长反映早晨镜片不好取,有的家长说小朋友晚上戴OK镜,早上滴眼药水要等很久镜片才松动;有的来医院检查发现角膜上皮有脱落,查看镜片配适和角膜地形图却都正常,结果发现家长给孩子摘镜的手法不对。
今天我们就一起分析一下镜片不好取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判断是不是取镜片的方法不对、吸棒老化或镜片配适过紧的问题。只有找对问题原因才能轻松解决。一般配戴初期镜片取不下,多半的原因还是取镜片的方法不对。
如果习惯使用吸棒摘镜,正确的步骤是:
(1)早晨醒来先滴一滴人工泪液到结膜囊中。建议用粘度低的人工泪液,避免用润眼液,这是因为润眼液粘度高,不容易扩散到镜片下。(过夜戴镜后,镜片与角膜之间缺乏泪液交换,此时镜片”吸附“在角膜上,补充泪液有助于镜片与角膜分离)
(2)闭眼转动眼球几圈,休息1~2分钟分钟,做几次瞬目动作,促进泪液进入镜片下,待镜片有一定活动度的时候再取镜片。如镜片还不活动,则向上看,用食指从下眼睑睫毛根处抵住镜片轻轻推动,待镜片活动后,准备取镜。
(3)吸棒吸在镜片边缘处,轻轻左右旋转,使镜片和角膜以泪液充分“分离”。
(4)吸棒尾部往上翘,待空气进入后即可取下镜片。(由于负压的作用,如果用吸棒吸住镜片中央直接向外“拉、拔”的话,很容易损伤角膜,因此切记吸棒不要直接吸附在镜片中央用力往外拔)
虽然,吸棒摘镜比较方便,但如果吸棒清洁不当就会增加了一个污染源。所以,在渡过适应期后,一般推荐用手法摘镜。正确的取镜手法如下:
步骤1、2与上述吸棒摘镜相同。第3步,双手操作,用左手食指拉开上睑后再轻轻下压,使上睑缘顶住镜片上缘,用右手的食指拉开下睑,并利用下睑缘使镜片下缘脱离角膜,摘镜时,需在面部下方放置托盘,以防止镜片脱落后丢失。此方法需多加练习,如果无法学会手法摘镜,则还是用吸棒摘镜,但要注意吸棒清洁,定期更换(每3个月)。
如果不是取镜方法的问题,则有可能是晚上配戴时间过长(我们建议的最佳配戴时间为8~10小时,但是假期周末很多孩子容易被“被子封印”住,赖在床上不肯起。导致的结果就是镜片难取,尤其表现在近视度数比较高的人群)或者吸棒老化(吸棒是橡胶类产品,在遇到高温、老化后也是会造成吸盘变形、吸力下降,建议3个月要换一根新的吸棒),当然也有可能是镜片配适过紧等原因,建议联系验配医生安排复查。让医生帮助排查具体原因并解决问题。 (图片开源于网络)
专家简介:黎颖莉,日本大阪大学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眼科硕士生导师、IMPH留学研究生导师,国家卫健委中日笹川医学项目研究员。岭南名医录上榜眼科专家,深圳市眼病诊治质控中心专家,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市首批卫生健康菁英人才(学科骨干培养对象),中国医师协会眼科青年后备人才。从事眼科临床、保健、教学及科研工作十多年,领衔创建了我市首个省级干眼示范指导中心,作为学组委员和起草小组成员参与制定我国眼科疾病专家共识诊疗规范6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临床研究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日本学术振兴会基盘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和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项目各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授权2项,主编眼科专著1部、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读本1册,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眼科TOP期刊IOVS发表论文3篇。
擅长角膜屈光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眼部整形手术,以及各种眼科激光治疗和干眼个体化综合诊疗。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眼表与干眼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视光学会接触镜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视觉健康分会委员,深圳市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委员兼角膜组秘书,深圳市视光学会理事、Vision Performance and Metaverse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免疫与视觉专委会委员、视光教育专委会委员,国际角膜塑形协会亚洲分会会员等。《眼科新进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等双核心期刊审稿人,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专家,深圳市卫生健康外语人才库专家,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审评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审评专家,广东省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