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竟然长到口腔里---异位甲状腺病例报道

任光辉医生 发布于2024-12-09 16:33 阅读量3859

本文由任光辉原创




甲状腺竟然

长到口腔里

---异位甲状腺病例报道



69岁韩奶奶,因甲状腺结节分别于20年前和10年前做过两次甲状腺手术,但术后近来甲状腺结节再次复发,并逐渐增大,压迫气管,突出皮肤表面,不得不面临第三次手术。但经过术前检查,韩奶奶除了颈部的甲状腺结节复发外,在口腔里发现了另外的甲状腺。其实这种情况叫异位甲状腺。


什么是异位甲状腺

异位甲状腺(ETG)是正常解剖位置之外的甲状腺组织,多发生于胸部,临床症状与其位置以及其对邻近结构的影响有关。人体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位于颈部第2~4气管环前方呈"H"形,如果在正常解剖位置之外发现甲状腺组织,称为异位甲状腺(ectopic thyroid gland,ETG)。ETG病因不明,大多数学者认为,胚胎期甲状腺下移过程异常是发生ETG的主要原因,也有文献报道手术或外伤过程中伤及甲状腺,出现甲状腺种植导致的ETG形成。根据发育情况,ETG分为迷走甲状腺和副甲状腺。在胚胎发育期,甲状腺始基完全停止移动,甲状腺组织全部存在于异常位置,颈部正常解剖部位未能发现甲状腺组织,称为迷走甲状腺。若在胚胎发育期,甲状腺始基部分停止移动,甲状腺组织不仅存在于异常位置,同时颈部正常解剖位置亦存在甲状腺组织,这种称为副甲状腺。有文献报道,ETG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发育不良形式,占所有此类病例的48%~61%,发病率在正常人群中达到1/300 000~1/100 000,在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中增加到1/8 000~1/4 000。



临床及病理特点

ETG多发生于中年女性。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甲状腺球蛋白等指标大多在正常范围内,33%~62%的ETG患者可能会随着TSH水平的升高而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TSH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少见。有学者认为,轻度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是ETG功能异常的一个基本特征。由于ETG的位置及其对邻近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同,除偶然发现外,也可表现为局部包块或肿胀、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干咳、咯血、反复出现腰痛和腿痛、发热、视力下降等。


头颈部ETG根据其位置不同,可分为内侧异位、外侧异位和混合异位。内侧异位包括舌甲状腺,舌骨上、舌骨下和胸内甲状腺;外侧异位分为颈静脉旁、颈动脉旁和下颌下甲状腺;混合异位罕见,是指甲状腺实质在颈部多个部位发现,包括甲状腺前肌、颈静脉旁区域,但未累及淋巴结。ETG主要发生在胸部,纵隔多见,同时存在于两个部位的ETG罕见,也有ETG发现于其他部位,如气管、胆囊、肺、心脏、肾脏、胰腺、阑尾及卵巢等。ETG与原位甲状腺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导致原位甲状腺的任何病变也可能累及ETG,包括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



影像学特征

ETG检查的影像学方法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CT、MRI、超声等。甲状腺核素显像是ETG定位、定性的最佳方法,该检查方法既能对甲状腺的位置进行定位,又能提供甲状腺功能的显像,所具有的特异度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治疗

无症状ETG患者通常无须治疗,可随访观察。有症状患者,在对症状的严重程度、腺体大小、性质、甲状腺功能和组织学表现进行评估后,通常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对ETG定性。


责编丨骆小华
          初审丨林奕旋          
  终审丨任光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