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胃病」,可能是「定时炸弹」

龚伟医生 发布于2021-06-08 11:00 阅读量6416

本文转载自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专家简介:龚伟,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2007-2017在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工作)。中国ESD领域的知名青年专家,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第三届“羊城好医生”。擅长多种内镜下诊疗技术,特别擅长运用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消化道早期肿瘤以及内镜下微创ESD治疗技术。

对一个吃货来说,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有胃病!

看嘛嘛香,吃嘛嘛拉,痛苦死了。

89岁的李婆婆,以前也是个吃货。

但是!自从得了胆囊结石做过手术后,最近十几年,她戒口了,不敢碰油腻的东西,佛系纯吃素。

为啥?因为她得了「胃病」,时不时皮肤发黄,又是肚子痛又是发烧的,不得安宁。

人一旦老了,其实蛮怕死的。

就说李婆婆吧,一有点不舒服,马上跑医院,次次都说自己已经做好最坏打算了。

十几年来,为了治「胃病」,她看了很多家医院,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

前不久,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李婆婆遇到了张迎春医生,凭借多年的经验,他判断是「胆总管结石」。

利用ERCP,张迎春医生帮李婆婆取出结石,解决了问题。

▲ 术中取出的胆总管结石

更关键的是,把这个病的来龙去脉,详细讲给她听,解决了她内心的疑惑。

土豪李婆婆反手就是一个红包,10000元!

阿婆这么豪,张迎春医生能怎么办?推辞不过,当然是打回她的住院账户啊!

「胆总管结石」怎么来的?

像李婆婆这样的胆总管结石,一般来源于胆囊。

胆结石是怎么来的?

都怪胆汁在胆囊内存的时间太久,浓度太高,导致胆固醇太过饱和,沉积下来,就逐渐形成结石。

而胆总管就好比一根「水管」,胆囊胆汁通过这里流进小肠。

如果胆囊里的结石没有及时处理,就有可能进入胆总管,堵住胆总管,成为「定时炸弹」,引起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甚至癌变。

最典型的就是像李婆婆这样,全身很黄,肚子很痛。

这是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还有一种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由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等原因引起。

胆总管的末端开口在十二指肠乳头处,如果里面有结石,它就会在里面旋转跳跃,想去哪就去哪。

至于痛不痛,则取决于结石是否卡在十二指肠乳头上,卡住就痛,不卡不痛。

可能有人会问,之前李婆婆也做过CT和超声,怎就没发现呢?

那是因为胆总管这个位置很特殊,一般的检查无能为力,必须出动十二指肠镜才能看到。

普通肠镜向前看,十二指肠镜不一样,它是侧视的,能够看到完整结构。

把结石取出来,是终极的解决方法。

ERCP,就是专门用来对付胆总管结石的。

▲ ERCP造影图

它利用内窥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进入胆管,局部小切开或扩张后,把结石取出,相当先进而且微创。

像李婆婆,手术只用了20分钟。

「定时炸弹」不除 后果很严重

滞留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多数会引起各种凶险的病理损害,说白了,就是胆囊结石病较严重的并发症。

它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是胆总管梗阻和随之而来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表现为上腹绞痛和对穿性背痛、寒战、高热,然后就是黄疸。

甚至引起急性胰腺炎,重症胰腺炎死亡率高达30%。

胆管梗阻是决定性因素,越堵塞,病情越重。

总之,「定时炸弹」一日不除,症状一日不好。

值得提醒的是,胆总管结石所表现的症状,有人会觉得「像极了胃痛」,一直当「胃病」治,可惜啊,久治不愈。

如果就诊比较晚,或不能及时有效解除梗阻,感染进一步加剧,可能会危及生命。

所以,找对医生很重要,建议有疼痛、发热或黄疸的市民,要及时就诊。

「胆总管结石」偏爱哪些人?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发病几率越高。

ERCP :不开刀取胆总管结石

通常对付胆总管结石,有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而用ERCP取石,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恢复快,几乎可完全代替传统的外科手术。

它通过直接造影,可以清楚显示胰、胆管系统,对胆胰管结石及胆胰管本身病变有较高的诊治价值,主要适应症有:

半年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完成60例ERCP。

患者年龄最大的是一名百岁老人,90岁以上的有6人,最远来自湖南。

而且,70%以上都是高龄危重患者。

消化内科还完成了一例双气囊小肠镜辅助完成ERCP治疗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患者,使这类做了胃肠手术的患者,在罹患胆胰疾病时,有了微创治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