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人体检竟给自己查出癌症

龚伟医生 发布于2021-04-10 21:29 阅读量6135

本文由龚伟原创

专家简介:龚伟,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2007-2017在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工作)。中国ESD领域的知名青年专家,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第三届“羊城好医生”。擅长多种内镜下诊疗技术,特别擅长运用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消化道早期肿瘤以及内镜下微创ESD治疗技术。

都说无心插柳柳成荫

比如说有些明星

原本只是陪朋友去面试

结果自己被选上了!

梁朝伟、刘亚鹏、周渝民……

都是一样的套路

据说周渝民坐着发呆都能被选中

可是

如果陪朋友去检查

自己心血来潮也要做一下

结果却中招了

这算什么事?!

陪朋友体检

无聊做了个胃镜,结果……

48岁的吴先生,最近就遭遇了这样“狗血”经历,本来是陪朋友去体检做胃镜,心血来潮的他想着反正等着也是等着,就顺便做一个吧,没想到真的“有料到”。医生在他的胃窦位置,发现一个早期胃癌。

"这是一个很小的隆起,稍微不细心或者经验欠缺,就会被当成炎症或者息肉放过,但是我们本能地觉得不是一般的良性病变,果然,通过观察,是一个早期胃癌。"

——消化内科黄思霖医生

▲(普通胃镜发现的小隆起)

原来,胃癌在很早期的时候尺寸很小,表面看起来很有迷惑性,但是通过放大染色内镜放大80-100倍后,便能“无所遁形”,它和炎症或息肉不一样,有明显的凹凸不平和不对称,并且是一座“孤岛”,在一整片胃黏膜区域中,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让医生更加笃定它就是癌。

▲(通过蓝激光放大内镜技术对病变 进一步识别确诊为肿瘤)

值得庆幸的是,胃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层,浆膜层四个部分组成,早期胃癌大多都是长在最表浅的区域,根基不深,通过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也就是传说中的ESD,就能把问题解决。

“我们通过ESD技术,把肿瘤所在的区域,包括局部正常的黏膜、黏膜下层组织一起剥离,保留了肌肉,这样既能保证早期肿瘤切除得够彻底,也不损伤胃的功能,切除后,会在胃的表面留下一个“人工溃疡”,后续就把它当成消化性溃疡服药治疗就好了。”

——消化内科黄思霖医生

就这样,吴先生逃过一劫,看起来云淡风轻,其实还挺险的,要不是他心血来潮要做检查,要不是医生火眼金睛,这个8毫米的小癌,分分钟可能被当成炎症治疗,“久治不愈”,然后旁若无人地茁壮成长,直到变成晚期癌。

其实,像吴先生这样“意外”患癌的病人,在消化道肿瘤中,并不少见,还有人

住院后做全身检查

也意外中招......

50岁的王女士,因为糖尿病入院,期间消化不良,医生建议做全身检查,在做胃镜时,也在胃窦位置发现一个早期胃癌,只有6毫米,医生同样也是利用ESD,顺利把它剥离。

还有36岁的李女士,眼见着同事做肠镜查出肠癌,不放心也跑到医院检查,结果,一个1.2公分的大肠早癌,赫然在目,医生说,最多再长半年,就没有办法通过ESD术治愈了,必须开刀。

▲(乙状结肠息肉,内镜下有凹陷征象)

▲(通过蓝激光放大内镜技术精准识别病变为早期癌,并能准确识别癌变区域)

内镜检查中,借助高精尖的设备,我们发现的早期消化道肿瘤病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小,临床上,我曾经发现过不到两毫米的早期癌,这也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小的早期胃癌。

——消化内科黄思霖医生

对医生来说,消化道早癌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发现,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借助先进设备。前段时间,我院消化内科和病理科联手,刚刚诊断出一例罕见胃底腺型胃癌,为深圳第一例,广东省第二例。

据说胃底腺型胃癌十分罕见,2015年才由日本专家报道,很多医生没见过,都不认识,要是被内镜检查忽略,可就误大事了。

▲(胃底平坦的息肉样病变 精细评估后证实为胃底腺型胃癌)

早期检出率不足15%!

大多被确诊的病人毫无症状

我国是消化道疾病和肿瘤高发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食管癌、胃癌、大肠癌是三大高发肿瘤。

哀伤的是,消化道是一个沉默的系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发声,消化道早癌往往没有症状,很难被发现,等到有症状了,比如说吃不下东西、严重腹胀、拉黑便、腹部有包块等等的时候,再来找医生,往往是晚期,治疗效果不好。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们国家早期消化道肿瘤检出率不足15%,也就是说,有85%的病人被发现时,已是晚期。而在15%的早癌检出人群中,大多都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前来检查发现的。

按目前的医疗水平,早期消化道肿瘤通过正规治疗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达95%以上,但是,晚期的消化道癌症病人,治疗后,5年以上存活率直线下降到30%以下,不仅低,还会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

一旦发现早癌,运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可以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效果。

消化道早癌高危因素在此

40岁以上一定要重视检查

食管癌

1.40岁以上人群,来自食管癌高发区如川北、太行山区、江苏北部等地;

2.有消化道癌家族史者;

3.有上消化道病史或症状者。

胃癌

1.40岁以上人群,有胃癌或者其他肿瘤家族史者

2.有消化道息肉病史者

3.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伴有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

4.有反复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者

5.胃大部切除术后者

6.肿瘤标志物出现异常者

大肠癌

1.大肠癌高发区以及40岁以上有症状者

2.大肠癌手术后的

3.患过大肠息肉者

4.有大肠癌或者大肠息肉家族史者

5.炎症性肠病患者

医生建议,有以上高危因素者,一定要进行第一次消化道内镜检查,之后根据结果确定随访周期。

最新消化病专科声誉排行榜中

我院是深圳地区惟一提名单位

最近,2018年最新复旦版中国医院消化病专科声誉排行榜发布,令人振奋的是,年轻的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成为深圳地区 惟一获提名的医院,这意味着,我院的消化内科非常666。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

不仅如此,科室主任龚伟教授还凭借精湛内镜技术荣获世界胃肠病大会第二名,广东省消化大会操作视频比赛第一名。

目前,我院消化内科已全面开展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TD(经内镜粘膜下隧道剥离术)、POEM(经口内镜肌切开术)、G-POEM(经口内镜下胃幽门肌切开术)、STER(隧道经内镜下上皮下肿瘤切除术)、NOTES(经脐软式内镜腹腔探查术)、ERCP(内镜下胰胆造影术)、EUS(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术、EUS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脓肿穿刺引流术、EUS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断术、EUS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术、小肠镜下肿瘤切除/取异物等高难度内镜下治疗技术。

▲(精细的ESD手术治愈消化道肿瘤)

ESD手术数量居深圳市第一位,牵头启动国家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计划(深圳地区),挂牌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协作中心,成为中国医师协会基本内镜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