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而总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会障碍我们拥健康。其中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在2005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就发出警告:糖尿病这个“甜蜜的杀手”已经超过了禽流感和艾滋病成为亚洲头号健康问题,几乎可以被认为具有毁灭性的“全球糖尿病海啸”,是21世纪的健康危机的主要因素。流行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约有4.1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2040年将增加至6.42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糖尿病相关支出全球第二。国内流行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0.67%,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大于18岁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2.8 %,而60-69岁者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8.8%。今天开始我将陆续为大家来揭秘这个“甜蜜的杀手”。
一、初步认识糖尿病
1. 什么是糖尿病?
在门诊,经常有人和我说:“医生,我只是血糖高,并没有糖尿病”,那到底什么是糖尿病呢?糖尿病是多种因素引起胰岛素(胰岛素即我们体内唯一的用来降血糖的一种物质,正常人进食后出现血糖升高的时候我们体内的胰岛素马上分泌相应数量的胰岛素,因为正常人即便喝了糖水,血糖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这样解释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对胰岛素有一个新的认识)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当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这个时候血糖就不正常了;如果有口干、多饮、多饮症状,再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非空腹血糖≥11.1mmol/l,那就可以诊断糖尿病啦!这时候最好去医院进一步评估,因为糖尿病一旦诊断就跟随一生,需要谨慎对待。当然如果没有糖尿病上述症状,而血糖超过上述范围时,需要改天进一步复查确认),长期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的病变,比如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此时可以引起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高血糖高渗昏迷。
2.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经常有人问“医生,我为什么得糖尿病啊!”,总体来说由环境和遗传两方面共同作用,遗传就不用说了,你家族中有糖尿病,你天生就比别人容易得糖尿病;环境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情绪异常(如长期紧张、焦虑)、病毒感染、化学毒物(链脲佐菌素、四氧嘧啶)、婴儿时缺乏母乳喂养、自身免疫、服用一些升高血糖的药物等等。因此经常有人说“医生呀!我也没有你说的这些情况,咋就得了糖尿病呢!”,因为糖尿病是多因素并且是环境和遗传的相互作用,所以如果确诊了糖尿病我们就不要再冥思苦想的其原因,而是接下来我们就要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情况(如加强饮食管理、增加运动量、定期就医等)。
3.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众所周知,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他的并发症有什么样的危害。其中心血管疾病(心梗、心衰)是糖尿病死亡的首要原因。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主要原因。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中,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8%视力丧失,20%~40%发生糖尿病肾病,60%~90%的糖尿病患者伴神经病变,可出现四肢末端麻木疼痛不是,严重者可影响生活质量。而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的病变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者可导致截肢,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风险是非糖尿病的40倍。
4. 哪些人群容易患糖尿病?
成人:分可改变因素和不可改变因素,其中不可改变因素有:年龄≥40岁,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 ,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生产史(出生体重≥4kg),出生时为巨大儿者,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
可改变因素:有糖调节受损史(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者;高血脂;长期使用抗精神病和/或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患者;饮食热量摄入过高、静坐生活方式;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性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并且有家族史、或有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特征(颈部、腋下可见黑棘皮)、或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或诊断为妊娠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