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反复咳嗽可能与鼻窦炎有关!

刘晨波医生 发布于2025-04-03 14:53 阅读量213

本文由刘晨波原创



  近期因气候温差大,门诊咳嗽病人增多。有些患者咳嗽反复发作,流脓涕,鼻塞,喉中有粘痰不易咳出,伴头痛,这就是鼻窦炎急性发作,如果按一般的咳嗽病治疗,效果多不明显。

  鼻窦炎在中医中通常被认为是由于外感病邪、肺热脾湿,熏蒸鼻窍等原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脓涕、咽中有脓性分泌物附着,头痛等。因咽中有大量分泌物,刺激咽喉部甚至气管,会反射性引起喉源性咳嗽,这种咳嗽就是要从治疗鼻窦炎入手,往往起到很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鼻窦炎的方法主要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采取内服疏风清热,通窍排脓的中药,配合外治法如鼻腔冲洗改善局部炎症,针灸通经络开鼻窍等,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以下分享一个鼻窦炎的中医治疗案例。案例

性别:男  年龄:12岁

主诉:咳嗽喉中有痰2周

现病史:1周前因运动后出汗,受凉后开始咳嗽,喉中有痰不易咳出,伴鼻塞头痛,在附近社康按一般感冒咳嗽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近2天开始流黄稠鼻涕,晨起咳嗽较重,咽中有痰不易咳出,伴有头痛,尤其前额痛明显,口干苦,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局部检查:咽部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倒流,扁桃体2度肿大。

诊断:中医:鼻渊,西医:急性鼻窦炎

中医辨证:外寒内热,湿热内蕴,肺经不宣。

治法:疏风清热、通窍排脓、宣肺止咳。治疗方案

1、中药内服:桑菊饮合苍耳子散加减

桑叶 9克 野菊花10克 银花10克 蒲公英15克 黄芩 10克 苍耳子 6克 辛夷6克 白芷 10克 薄荷 6克 芦根15克 桑白皮10克枇杷叶10克 鱼腥草15克 甘草 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2周。

2、外治法:氯化钠盐水冲洗鼻腔。针灸:选天通、印堂、上星、迎香、合谷、太阳、悬钟等

生活调护饮食: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高糖高蛋白等助痰助湿的食物,多吃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疗效:一周后复诊,患者咳嗽明显减轻,鼻塞、流鼻涕症状缓解,头痛消失,查咽部脓性分泌物减少,咽部未见明显充血,舌苔黄腻渐退。仍晨起偶有咳嗽,喉中有痰,大便干结。原方去野菊花,加牛蒡子10克,莱菔子、瓜蒌子,加强清肺利咽化痰止咳功效。继续治疗1周后,随访,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正常上学。

总结:门诊许多反复不愈的咳嗽按一般感冒或者气管炎等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咳嗽更加频繁,如果患者有鼻塞、头痛、流脓涕并伴有咽中有痰,呼吸不畅等症状,可以用最简单的看咽喉的方法,如果发现有大量脓性分泌物附着咽后壁,就可以判断是鼻窦炎引起的咳嗽。按鼻窦炎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很快咳嗽症状就可以缓解。但因鼻窦炎从中医角度上辩证分型有外感风热、肺胃郁热、肺脾气虚、气血瘀滞等不同,要通过专业的中医医生辨证后治疗,不可盲目用药。

刘晨波  中医全科医生副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

皮肤科:痤疮、脂溢性皮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婴儿湿疹、肛周湿疹、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皮肤瘙痒症、皮肤癣病、灰指(趾)甲、脱发、班秃、脓疱疮、银屑病、白癜风、唇炎、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扁平疣、黄褐斑等

妇科:各类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囊肿、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巢早衰、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宫颈炎(HPV感染)、带下病、不孕不育、妊娠呕吐、妊娠期荨麻疹、妊娠期咳嗽、保胎、产后恶露不尽、产后乳少、产后风、人工受孕技术的中医干预治疗。

内科:顽固性失眠、忧郁症、偏头痛、眩晕、耳鸣、浅表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急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肠功能紊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顽固性便泌、痔疮、泌尿系感染、痛风、高尿酸血症、甲状腺结节、肺结节、急慢性咳嗽、急慢性咽炎、多汗症、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康复、肥胖等其它亚健康病症。

儿科: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哮喘、抽动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障碍、遗尿、多汗、生长迟缓 、厌食、消瘦、疳积、便秘、腹泻、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淋巴结炎、扁桃体炎、夜啼、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儿童早发育、儿童肥胖症等。

擅长科目:皮肤科、妇科、内科、儿科

出诊时间:周三周五下午2:30-5:30分。周六周日全天

出珍地点:深圳固生堂中医门诊华强分院地址:福田区福田街道福虹路华强花园A、B、C座1-3楼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