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有家长咨询“孩子膝盖下方疼痛,有一个凸起,活动时膝关节疼痛,休息时候又有缓解,反复发作”。
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胫骨结节骨骺炎(osteochondritis of tibial tubercle)。
【胫骨结节骨骺炎临床表现】
主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后膝盖下方疼痛、肿大和压痛,无明显功能障碍。经常可以摸到一个凸起,好发于10~14岁的爱好运动青少年(运动强度大或活动多的青少年),男多于女,多为单侧,亦可双侧(约占30%),好发于喜爱剧烈运动(如跑跳、球类等)的中学生,发病缓慢。
【胫骨结节骨骺炎发病机制】
胫骨结节骨骺约在11岁时出现胫骨骨突骨化中心,约16岁时,结节的骨化中心与胫骨上端骨骺的骨化中心融合。18岁时,胫骨结节与胫骨上端融合。所以,18岁以前该结节与主骨之间有一层增殖的软骨联系。在软骨下方,新骨比较薄弱。
股四头肌是人体最强大的肌肉,通过髌腱附着点-胫骨结节甚小。在该点上经常受到较强烈的张力。这样导致:①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②髌腱炎,常伴有新生骨形成。强有力的股四头肌收缩通过髌腱可致胫骨粗隆骨软骨病。
【X线表现】
影像学表现:主要是X线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和了解疾病的进展过程。X线检查的阳性征象有:1、局部软组织增厚,特别是胫骨结节前部由于水肿导致的厚度增加;2、异位钙化 由于局部既有骨的坏死又有新骨的形成,特别是股四头肌附着点或肌腱处继发性钙化或者异位钙化;3、骨骺的改变 包括骨骺密度不一致、部分骨骺破碎、流离、部分有高密度的钙化点、骨骺边缘不规则等。
【治疗及预后】
1、属于自愈疾病,过了生长发育,骨骺闭合后,疼痛基本消失。所以青少年出现疼痛时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大多数病人只要减少活动2~3周即可,减少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即可。甚至需要完全休息、停训停运动,部分病例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可配合使用外用药、局部理疗等处理。
药物:外贴或外涂消炎止痛药物,如扶他林乳膏等;少数疼痛情况可以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
理疗:局部按摩、中频、冲击波等。
每次 运动后局部冷敷10分钟,起到消肿止痛作用。
2、手术治疗 极少数情况,适用对象是反复发生疼痛及膝功能明显受限者,一般在骨骺发育成熟时进行。手术主要是把胫骨结节完全刮除,肌腱止点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