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lder肩痛系列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钟名金医生 发布于2021-02-08 20:48 阅读量9654

本文由钟名金原创

【Shoulder肩痛系列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运动医学钟名金博士


DeSeze和Robinson等(1947)对肩峰下的特殊构造以及大结节的运动轨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第二肩关节的命名。欧美文献中又称其为肩峰下关节 (Subacromial space)


捕获.JPG


肩峰下间隙由下方的肱骨头,肩峰前三分之一的前缘和下表面,喙肩韧带和肩峰上的关节突出。肩峰和肱骨头之间的空间高度在1.0至1.5cm的范围内,在X射线上所见。插入这两个骨结构之间的是肩袖肌腱,肱二头肌腱的长头,肩峰下滑囊和喙肩韧带。任何扰乱这些肩峰下结构关系的异常都可能导致撞击。


捕获.JPG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Subacromial space impingement syndrom, SAIS)


1.JPG


发病原因

肩峰前外侧端形态异常、骨赘形成,肱骨大结节的骨赘形成,肩锁关节增生肥大,以及其他可能导致肩峰-肱骨头间距减小的原因,均可造成肩峰下结构的挤压与撞击。这种撞击大多发生在肩峰前1/3部位和肩锁关节下面。反复的撞击促使肩峰下滑囊炎、肌腱发生损伤、退变,乃至发生肌腱断裂


因此, SAIS包括一系列肩峰下空间病变,包括肩袖轻微撕裂,肩袖肌腱病,钙化肌腱炎和肩峰下滑囊炎。SAIS的主要后果是功能丧失和疼痛。


发病机制

撞击征的定义是:肩峰下关节由于解剖结构原因或动力学原因,在肩的上举、外展运动中,因肩峰下组织发生撞击而产生的临床症状。


3.JPG


疾病的分期

依据撞击征的病理学表现,Neer将其分成3期:

1. I期撞击的特征在于肩峰下囊和肩袖的水肿和出血。患者一般在25岁以下。

2. II期撞击代表不可逆的变化,例如肩袖的纤维化和肌腱炎,并且患者通常在25至40岁之间。

3. III期撞击的特征是更多的慢性变化,例如肩袖的部分或完全撕裂,并且通常见于超过40岁以上的患者。


8.JPG


如何评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临床上运动医学医师最主要是进行临床体查:如压痛点、疼痛弧、Neer撞击试验、Hawkins撞击试验、封闭试验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除此之外:需要完善肩关节X线正+Y位片 和MRI(肩关节核磁共振)


肩关节X线片,评估肩峰的形态

I型肩峰(平坦形),Ⅱ型肩峰(弧形),Ⅲ型肩峰(勾状形)


                                                肩关节Y位片可以明显看见肩峰骨刺增生,为III型肩峰


图片3.png

捕获.JPG


MRI 核磁共振评估肩峰下间隙结构:特别是肩袖


撞击引起肩峰下滑囊炎

捕获.JPG


                              反复撞击引起肩袖止点部分损伤,局部出现高信号,肩袖部分撕裂


000.JPG


                                                    撞击最终导致肩袖撕裂


00.JPG


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撞击征的病因与病期


(1)撞击征1期 采取非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的方法

1,避免撞击因素(如长期过去的抬肩、过头运动) 2,药物治疗(主要是消炎止痛药物使用,主要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如洛索洛芬钠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西乐葆、艾瑞昔布等或某些中成药物制剂) 3,理疗,如冲击波等,改善炎性引起的疼痛症状 4,加强肩关节功能练习,特别是肩部肌肉力量锻炼 5 ,封闭治疗,肩峰下注射局麻药和激素(但是封闭可能长期会对肩袖组织产生不良反应,如肩袖退变变性、撕裂等)

(2)撞击征2期 进入慢性冈上肌腱炎和慢性滑囊炎阶段,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凡属2期撞击征伴有明确的肩峰下结构解剖异常者,均应去除撞击征病因,如行肩峰成形术、大结节骨疣切除、肩锁关节部分切除术和喙肩韧带切断术等,消除撞击因素。

(3)撞击征3期 均伴有冈上肌腱断裂和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等病理变化,是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运动医学医师如何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对于适宜手术的患者,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行肩峰成形、肩峰下减压术,同时处理因撞击引起的其他病变(如肩袖损伤、滑囊炎、二头肌腱损伤等)


                               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无需切开,3~5个0.5cm小切口就可完成手术)

捕获.JPG


                                                  肩峰成形 去除增生的骨刺,解除撞击因素


捕获.JPG


                               肩峰下间隙明显狭窄,肩袖与肩峰基本撞击在一起,没有空隙了    

                         

01.JPG


                             肩峰下撞击引起肩峰下表毛糙(红色)、肩袖表面磨损部分撕裂(蓝色)


02.JPG


                                                 暴露出肩峰增生的骨刺


03.JPG


                               使用一个特殊的磨钻进行骨刺打磨,去除引起撞击的骨刺



                                               骨刺打磨后,肩峰成形后由III型肩峰变成I型肩峰

                                             肩峰下间隙明显增宽,肩峰与肩袖不会发生碰撞撞击了



术后指导康复,可以很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及活动



0.JP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