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ee 半月板] 中老年人内侧半月板损伤要不要处理?

钟名金医生 发布于2020-12-30 11:49 阅读量10590

本文由钟名金原创

[Knee 半月板] 中老年人内侧半月板损伤要不要处理?

运动医学钟博士


门诊经常有中老年患者拿着核磁片子告诉我:

“大夫,我的半月板撕裂需要找您手术!”或者

 “医生,我明明是半月板损伤,为什么您叫我先不要手术,而其他医生老叫我手术?”

 。。。。。。

【中老年人内侧半月板撕裂要不要手术?】

 1,什么是退变性半月板病变?

 退变性半月板病变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病变,没有明显的外伤或畸形,通常涉及在中年或更年长人群(年龄45岁以上)中半月板的水平撕裂(或者既往受伤造成半月板损伤,现在半月板症状不明显,只是间断疼痛,影响活动)。在普通人群中常见,并且经常在核磁MRI 上偶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比率越高!

  简单理解为 “正常的半月板发生了生理性的老化”

4.JPG


2 半月板退变撕裂在MRI上是什么表现?

  退变性半月板损伤最常见的位置是内侧半月板的体和(或)后角,以线性高信号达关节面,至少2个层面以上。

5.JPG

3, 退变性半月板撕裂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a,手术并非第一次的治疗的首选

    b,1-3个月后,X线正常但MRI异常,明确为膝关节持续疼痛或(和绞锁)症状与退变性半月板撕裂有关!

   c, 早期出现膝关节机械症状 (比如半月板的桶柄样撕裂,卡于关节;这类损伤可能是急性损伤或既往损伤后经过处理后症状减轻了,但是半月板仍移位,不稳定),应该早期手术治疗,但要交代好病情,即手术只是处理半月板问题,无法逆转膝关节退变造成的症状。

    关节镜手术一般以半月板成型或半月板修整为主,谨慎缝合!

     机械症状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患者自我报告为膝关节绞锁或锁住的感觉、屈伸活动受限等!

  d,如果膝关节出现明显的退变,关节间隙狭窄,骨刺增生等,不建议手术治疗(要评估半月板退变损伤与膝关节退变程度)


         关节镜下 半月板成形术(arthroscopic menicus-plasty, APM)

以下是ESSKA的共识


6.JPG


因此,对于中年人年内侧半月板退变性撕裂是否需要手术我们需要综合评估,评估膝关节的症状是否与半月板撕裂有关、评估膝关节退变的严重程度、评估患者功能需要等!需要门诊针对性的就诊!

 当然,外伤或运动不当也会造成内侧半月板损伤,如果年龄大于45或50岁以上,膝关节本身存在一定退变(和年龄相关,平时可能无明显症状),术后可能出现酸痛不适,甚至时间很久。

    这类情况半月板是否缝合需要综合来看:1,受伤时间较短,一般2周内较好; 2, 半月板受伤位置位于红区(存在血运,新鲜利于愈合)3,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3半月板形态良好,没有退变、硬化、磨损等 4,半月板缝合愈合时间长,康复慢、手术时间长、费用贵等,不适合急于恢复工作和运动强度大的人群。 术后运动强度不大,如果是特殊职业如教练、运动员、士兵等尽量不予以缝合(运动大愈合不良,可能再次撕裂而手术。);5,其他如经济条件、康复时间等

   需要强调的是:

1, 半月板缝合仍有10-15%左右(学术文献报道不一)的不愈合率。愈合不佳存在症状仍需再次手术,造成更大创伤。如果评估愈合能力不足尽量避免缝合,以免再次手术。

2,半月板修整成形是去除撕裂破裂的半月板(本身坏的组织),保留正常的半月板,并不会额外增加损伤。手术时间短,术后整体效果明显,但术后有一部分人存在或残留疼痛不适感(原因多方面:年龄大存在骨关节炎、半月板周围慢性炎性、术后肌力不足等),需要正确面对,调整运动方式。

 

中老年以上患者进行半月板手术,运动活动需求高,疼痛明显,反复发作,甚至卡锁等,影响生活及活动,如果手术,也需要配合其他治疗,如注射玻璃酸钠、PRP等,辅助治疗关节退变及术后酸痛不适等问题,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从而恢复正常的生活及活动,或调整运动生活方式!(微创手术本身创伤不大,短期效果良好,后期配合药物治疗也是可以的,所有对于中老年人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手术也是利大于弊)


以上说的是膝关节内侧半月板退变撕裂,如果是外侧半月板撕裂(包括创伤性撕裂、退变撕裂等),那么一般手术要积极一点!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