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节“打孔”让关节软骨再生!
运动医学钟博士
关节软骨 Cartilage 是骨端的坚韧有弹性的结缔组织,光滑的关节软骨(透明软骨)有利于关节的活动,并在骨头之间起着软垫的作用,能够吸收震荡。当过度使用或外伤,引起关节软骨损伤,有时可行钻孔手术,促进局部形成纤维软骨,改善关节功能。
关节软骨由于没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组织,一旦损伤难以修复,长此以往,引起关节退变——骨关节炎(OA)。因此成为骨科领域一个研究热点。而微骨折手术,正是促进关节软骨再生的一种治疗方式。
这个手术是怎么做的?
如果我们把关节软骨想像是关节表面的一层地板,那微骨折手术首先通过关节镜将这些已经边角翘起的、破碎的地板渣子清理掉,然后在软骨磨损的地方用钻头打几个2-3mm的小洞,目的是让一部分骨髓和血液从孔中渗出,形成血液凝块。这种血液凝块中含有干细胞,可以从中分化出形成软骨的细胞,从而可以为患者提供新的替代性的软骨。
其实这个手术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人为的制造出一种微小的骨折,利用了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达到使软骨再生的目的。
微骨折或钻孔手术 也称骨髓刺激术,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最经典,最便捷,也是最经济的关节软骨修复手术技术,其作用是在下方的骨骼中产生微小的骨折。这导致从所谓的超级凝块发展出新的软骨。
手术需要麻醉下进行(半身麻醉),手术步骤包括:关节探查,软骨损伤清理,微骨折及钻孔等步骤,速度快(通常持续30分钟),关节镜下完成,十分微创!
微骨折使得多能性间充质干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出来,可以用纤维组织,纤维软骨或类透明质软骨组成的修复组织治愈。“骨髓刺激技术”之后的修复组织的质量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个体的种类和年龄,关节软骨缺损的大小和位置,手术技术,例如软骨下骨板的治疗方法,以及术后康复方案。(康复很重要)
一篇名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的文章中,在对43例进行过微骨折手术的患者进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所有随访的微骨折患者中, 除2 例患者微骨折术后膝关节症状和功能没有改善, 1例恶化外, 其余41 例患者的43 例膝关节术后症状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疗效优27 个膝关节(58.7 %), 疗效良13 个膝关节(28.3 %), 总有效率为87.0 %, 疗效差3 个膝关节(6.5 %)。
微骨折技术修复膝关节关节软骨缺损是一项疗效可靠的治疗方式,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节镜下探查见关节软骨局限的缺损!
切开-软骨微骨折术(钻孔)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
术后康复 十分重要
微骨折手术本身是比较小的手术,真正困难的部分是术后康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面临种种限制,为了让软骨表面得到最好的重新生长的条件,病人需要非常耐心和合作,往往需要拄拐4到6周甚至更久,甚至还需要戴上固定护具。手术后生成的血液凝块非常脆弱,需要小心保护。
强调肌肉力量的练习
如于负重区行微骨折术,则患腿8周内不得负重,非负重区可早期在直腿支具保护下负重(0-2周)
㈠ 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
㈡ 术后一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仅限去厕所!)
1 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清醒时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
4 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5 CPM(持续被动活动仪)练习(没有此仪器的,用双手托住腘窝反复屈伸即可):8小时/天。或自行进行屈曲练习:坐位,去除夹板,患腿完全放松,双手扶膝关节处,提起并放下使关节被动屈伸(角度范围根据软骨损伤部位不同而不同),8小时/天。此练习持续至术后8周。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次/日。
这种练习最需要注意的是角度,练习时来回弯曲的角度,应该稍微小于损伤部位所位于的角度,免得将将来可能变成软骨的都破坏掉。
3个月内最好每天做!
㈢ 术后2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后进行可有效防止肿胀。
3 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术后2-4周:
1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
2除每日小范围被动屈曲外,每周1-2次练习至屈曲120°,并逐渐加大角度,以避免粘连。术后5-8周:
A被动屈曲达120-130°。
B术后8周开始负重及平衡练习:5分/次,2次/组,2-3组/日。
术后8-10周:
1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要求动作缓慢、有控制、上体不晃动。力量增强后可双手可提重物为负荷或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为负荷。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
2静蹲练习:下蹲至无痛角度,调整脚离墙的距离,使膝一直垂直于足尖下蹲角度小于90°。在无痛及可控制的最大角度保持二分钟1次。2分钟/次,间隔5秒,5-10次/组,2组/日。
3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术后10周—3个月:
1开始单膝蹲起练习:在0-45°范围蹲起,要求动作缓慢、有控制、上体不晃动。必要时可双手提重物以增加练习难度。20次/组,间隔30秒,2-4/连续组,1-2次练习/日。
2有条件,并且关节肿痛不明显的患者可以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以提高关节灵活性。无负荷至轻负荷。20-30分/次,2次/日。
3坐位抗阻伸膝:使用沙袋等为负荷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 2-3次练习/日。
术后3个月后
1每日俯卧位屈曲使足跟至臀部距离与健腿相同,持续牵伸10分钟/次。
2台阶前向下练习: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
3保护下全蹲:3-5分/次,1-2次/日。
4开始游泳,跳绳及慢跑
当然,微骨折有适应症也有禁忌症,关节软骨损伤还有其他外科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评估!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40岁,右膝关节反复疼痛伴摩擦感半年
查体:膝关节无明显肿胀,压髌试验阳性,磨髌试验阳性,伸膝抗阻阳性,单腿半蹲疼痛阳性。
MRI:膝关节滑车软骨损伤,软骨下骨水肿
膝关节MRI提示滑车软骨损伤
关节镜下见滑车软骨大面积损伤,软骨下骨暴露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可见软骨下骨“油滴”溢出
松开止血带后,可见微骨折孔,血性溢出,后期形成血凝块,持续被动活动产生应力,诱导其形成纤维软骨,覆盖缺损区域,完成软骨损伤修复!
微骨折作为传统的、经典的软骨损伤修复技术解决了软骨损伤的“温饱问题”,可以填满软骨缺损区,但是再生的软骨多数为纤维软骨,而不是透明软骨!
目前最新的软骨修复技术为"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手术",利用组织工程科技手段进行软骨细胞移植的技术。MACI是目前全世界最新、最好的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技术,再生的软骨基本完全接近透明软骨。如果适应症合适、患者功能要求高、经济基础允许等,采用该项技术修复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软骨损伤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