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踝关节扭伤后怎么办?不这么做,你将遗憾终生!
运动医学钟博士 sportsmedzhong
概述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运动医学、骨科门诊、急诊中最常见损伤。其损伤占整个运动损伤的20~40%。
踝关节扭伤多为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过度牵拉或撕裂,严重者可伴有撕脱骨折。脚腕踝关节扭伤发生的原因大多是身体失去重心,落地时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脚被绊倒时出现。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
踝关节跖屈(比如我们在下楼梯、下山、起跳后落地等)活动时,如果失去平衡,就容易引起关节的内翻,导致踝关节的内翻损伤,即踝外侧扭伤。统计表明,踝外侧扭伤约占踝扭伤总数的85%。
踝关节扭伤后,踝关节内的软组织受到挤压撞击出现软骨面损伤、滑膜肿胀,使踝关节周围出现肿胀、淤血。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正确治疗,就会出现踝关节外侧支撑强度下降(最主要是距腓前韧带损伤),关节本体感觉减退。这样,踝关节的不稳定状态就会加重,踝关节容易再次扭伤,出现疼痛、肿胀、行走不稳等慢性期症状,并可引起其他关节损伤,出现连锁反应。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距腓前韧带)损伤分级
踝关节扭伤的处理
1.紧急处理
损伤后48~72小时小时内尽早实施以下措施:
Protection: 保护。可以使用石膏或者支具保护,避免再次受伤,保护不稳的踝关节。
Rest:休息(制动)。停止活动,避免患侧下肢负重,减少疼痛。
Ice:冷敷肿痛部位(冰块、冰袋、冷制品等)10-15分钟,每天数次(可每2小时一次)。冰敷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局部肿胀,并可缓解疼痛。但是冰敷过程中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可用毛巾隔离,避免冻伤皮肤。注意,冰敷没有时间限制,康复锻炼后关节肿胀需进行冰敷,行走或任何时候,只要感觉关节肿胀或不适,即可进行。但注意控制每次冰敷的时间,并保护避免冻伤即可。
Compression:可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它可以阻止继续出血、预防严重的踝关节肿胀。注意保护好皮肤,最好直接粘连皮肤。
Elevation:促进下肢回流,避免肿胀。正确的抬高下肢方法应该是:踝关节超过膝关节,膝关节超过髋关节,髋关节超过身体水平位。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加快愈合十分重要。严重扭伤患者,需即时医院就诊。排除是否存在骨折、是否需要配置拐杖或者石膏支具、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尽量将小腿和踝关节抬起高过心脏水平(比如,躺下并在腿下放置几个枕头))
2.后续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镇痛类药物,或采用一些如超声或者激光等理疗手段来控制肿胀和炎症。
急性踝关节扭伤一般需制动休息至少2周左右(固定3~4周)。尽量减少踝关节负重的活动,若损伤较重,通过紧急处理症状无明显缓解,或不可避免需要下地负重行走时,打石膏是一种比较有效且经济的制动保护方法。但是石膏相对比较闷热难受,不易穿戴和清洗。其他比较好的固定方法,就是选择合适的支具和护具。
部分踝关节扭伤可能发展成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CRPS),是一种交感神经紊乱引发的疼痛综合症,可出现与损伤部位不相符的局部疼痛、肤色发红、灼热感、痛觉敏感等问题。合并有这类并发症的患者,治疗就会相当麻烦,恢复的时间也更久。这类问题通常需要综合治疗。
后期还需要经过踝关节的功能康复练习。如踝关节力量练习、本体感觉练习等。
如果出现踝关节反复扭伤、不稳、疼痛,或MRI提示明显的韧带损伤、疤痕卡压等情况应该积极予以手术处理(关节镜微创手术,2~3个0.5cm的小口就可完成韧带的修复)。
踝关节镜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