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敷,是运动创伤最好的良药!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运动医学科
主治医师 运动医学博士 钟名金 sportsmedzhong
冰敷在医疗的许多学科中都有应用,比如休克患者利用冰帽保护脑组织,发热患者通过腋下冰袋物理降温等。这其中以运动医学中使用冰袋最为广泛,效果最好。运动损伤后的“大米原则”即RICE原则就十分强调冰敷的重要性。适宜的冰袋和科学的冰敷结合,才能达到最好最安全的冰敷效果。
【冰敷5原则】
冰敷是降低急性运动伤害的重要利器,有助缓解红、肿、热、痛等现象。
冰敷时,将碎冰包在塑胶袋里,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将冰袋接触患部皮肤,每次冰敷10至20分钟后,须移开冰袋休息20分钟。冰敷时,需不断移动冰块,以免冻伤。
冰敷患部时也可以用毛巾或布巾隔开,降低冻伤的风险,隔着毛巾冰敷30分钟,才能达到直接冰敷10分钟的效果。
若冰敷时发现有局部皮肤泛白、血液循环不佳的情况,应立即停止冰敷,以免二度伤害。
有血液循环不良、感觉异常、体温调节异常,或患有心脏疾病的人,建议冰敷前先经医生评估。
1、 如何选择冰袋
市面上的冰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含冰冻介质和不含冰冻介质的。含介质的类似于车载冰箱中的冰盒,其冷容量可以达到同体积冰的6倍。这种冰袋在冷藏和保鲜时使用方便且效率高,但由于初始表面温度过低,而且不恒定,用于肢体冰敷时效果并不好,甚至不安全,有时会引起冻伤。相比之下,不含介质的冰袋效果较好,利用冰水混合物作为介质,这种冰袋表面温度恒定,作用持久。
自制冰袋(转),不仅仅是因为便宜(几乎零成本),更重要的是自制冰袋的安全性和效果都有保障,甚至还有上面两种冰袋比不了的优点。有保鲜袋和冰块就可以完成!
做冰袋步骤简单,但有几个注意事项:
1)、一般用1份冰+2份水,冰水混合后占冰袋容量的1/2即可。
2)、封口时,先把水面上方的空气排出,在接近袋口的位置打结(A),不要紧贴水面打结(B),也不要半袋空气半袋水(C)。这样有三个好处:①冰袋不会是鼓鼓的,放置时不易滑落,②增大冰袋和皮肤的接触面积,③冰袋内没有空气,所以冰敷时不会造成周围是冰水中间是空气的情况,使冰敷均匀。
3)、封口扎紧后,外面再套一层保鲜袋,保鲜袋质量良莠不齐,弄个水漫金山就狼狈了,特别是还没拆线的患友,还会污染伤口。
3、冰敷的时机
急性损伤:冰敷要在受伤的第一时间进行,越早冰敷止痛消肿效果越好;在接下来的2到3天内也可以冰敷,直到肿胀消退。如果伤后的前几天没有冰敷,受伤的部位仍然疼痛肿胀,也可以通过冰敷来缓解,只是效果要打折扣。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知道“24小时内冰敷、24小时后热敷”的说法是不对的,门诊还是时常能看到由于急性期热敷,脚肿的像馒头一样的患友,后期再消肿就会很慢。而且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关节周围部位应该始终进行间断冰敷,任何时候均不采用热敷!
术后康复:运动医学术后康复时,冰敷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以膝关节为例,冰敷可以减轻弯腿练习的疼痛,减少膝关节周围组织充血水肿,降低骨化性肌炎的发生。冰敷一般在康复练习后尽快进行,所以要在练习之前备好冰袋,对于关节肿胀、疼痛比较明显的患者,弯腿练习的间歇也可以通过冰敷消肿、止痛。
4、冰敷的方法
用冰水混合物做介质的冰袋,室温高时要适当多放一点冰块,因为室温高冰块化的就快,如果冰块很快都化成了水,冰袋表面的温度就会开始升高,后半程冰敷的效果就会受影响。
自制冰袋的好处是用透明的保鲜袋,在冰敷时随时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融化的情况。初次使用冰袋,可以在冰敷部位垫一条薄毛巾,不要包裹冰袋,冰敷一般维持15至20分钟,所以最好让冰块在20分钟左右融化掉。用过几次就知道放多少冰块最合适了,做到既不浪费有保证冰敷效果。
掌握规律后,也可以用薄毛巾包裹冰袋进行冰敷。冰敷的频率和次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必要时可以增加到每2到3小时进行一次。对有骨性突起的部位冰敷(比如腓骨小头、胫骨结节、股骨内上髁等),要严格控制冰敷时间,而且最好不要直接将冰袋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细节决定成败”,科学有效的冰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痛苦,促进康复进程,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祝大家早日伤愈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