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癌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肿瘤,因颌面部血运、淋巴丰富,恶性肿瘤发生率位列全身恶性肿瘤第6位。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因吞咽困难、咀嚼障碍、发音异常、重要器官缺损,给患者带来生活质量的降低,所以常见口腔癌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尤其重要。
在口腔癌患者中,排除不可避免的基因携带,我们发现易患口腔癌的常见原因包括:
1、 因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机体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抑郁,成为当今社会促癌因素首要因素,也是患口腔癌的因素之一。
2、嗜烟嗜酒人群,患口腔癌概率远大于不吸烟饮酒者,烟草导致及促进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已经成为定律。同时长期咀嚼槟榔人群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有1/4的概率转化为口腔癌。
3、长期存在于口腔的异物刺激因素,因口腔锐利的牙尖,不良烤瓷冠的边缘,佩戴不适、会引起疼痛的假牙导致的慢性刺激,导致长期不愈合的溃疡及黏膜纤维样增生可能成为促癌因素。
4、口腔因卫生环境不佳,长期细菌、真菌增殖,成为“口腔感染灶”。也可成为促进口腔癌发展的因素。保持口腔卫生,按时刷牙,定期牙周维护,也是对口腔癌的一种预防。
5、因系统性疾病,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等导致机体免疫下降,长期处于室外日光照射,工作者长期处于电离辐射下,都可使得口腔癌的发生率增高。
同时许多口腔黏膜类疾病也被认为是口腔癌前病变。
1、口腔黏膜白斑1883年被WHO组织定为癌前病变,口腔内表现为白色斑点样、斑片、皱纸样病损,可发生于口底、舌腹、唇黏膜、颊黏膜处,癌变概率5%,因引起高度重视。
2、口腔黏膜红斑较白斑少见,但危险性更高,癌变率远高于后者,临床表现为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可发生于口腔各处。、
3、口腔扁平苔藓是口腔黏膜类第二大高发病率疾病(口腔溃疡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为白色条纹,斑点、斑片样病损,可伴有糜烂,丘疹,水疱样病损,WHO组织已将其列为癌前状态。其中糜烂性扁平苔藓癌变率最高,约为1%。
4、口腔黏膜纤维化通常发生在嚼槟榔史人群中,临床表现口腔黏膜苍白、口腔黏膜变硬,张口度减小等。大部分学者认为其具有恶性倾向。
5、复发性口腔溃疡不考虑为口腔癌的因素,但经久不愈的溃疡,超过1、2个月不愈合,应该尽早于口腔黏膜医师处检查,排除隐患。
口腔癌的预防缺少不了定期的口腔检查,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是对付口腔的重要前提。
(本文图片均转载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