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儿童口呼吸、打鼾趋势逐年增加,因口呼吸、打鼾前往医院就诊的人数呈现出普遍上涨趋势。
导致儿童口呼吸、打鼾的原因诸多,例如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鼻炎鼻窦炎导致鼻腔通道狭窄、呼吸道伴有炎症、体重超标、不良睡姿、不良习惯等等,而腺样体肥大则为其中最为严重的原因之一。
腺样体肥大会导致儿童产生腺样体面容,面容一旦形成就很难矫正,家长应给予关注,若发现儿童有口呼吸、频频打鼾的行为,应第一时间就医。
什么是腺样体?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部分淋巴组织,有点像半个剥了皮的橘子瓣。自儿童出生起腺样体便一直存在于鼻咽处,正常情况下它在2-6岁时增生最明显,10-12岁逐渐萎缩,成人基本消失。
腺样体是保护呼吸系统的“大门”,若长期受到炎症影响,就会导致腺样体病变,从而肥大,故而出现腺样体肥大,引起腺样体面容。
腺样体肥大有什么影响?
由于腺样体组织增生(腺样体肥大)会影响儿童正常呼吸,儿童经鼻呼吸困难进而用口呼吸。
长期不良的呼吸行为(口呼吸),会影响到儿童的面部骨骼以及肌肉的整体发育,导致下颌骨整体向后缩短,硬腭凸起向上高拱,牙齿排列不规则,上切牙整体外突,嘴唇变厚、上翘,面部表情僵硬,这种面部变化即为腺样体面容。
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在夜间,因为鼻子不通气,孩子的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睡眠结构紊乱,影响生长激素分泌,长此以往就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患儿正常通气受阻,长期使用不正确的呼吸方式,易造成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精神欠佳,甚至伴有头晕以及头痛等情况,严重时则会影响儿童记忆力,导致记忆力衰退以及感知迟钝等临床现象。
部分家长不重视腺样体问题,认为腺样体早晚会萎缩消失,所以针对腺样体肥大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单纯认为等到腺样体萎缩后就没有这种问题了。
其实腺样体一旦出现肥大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儿童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可逆的,因此预防及治疗环节都不能省略。
如果腺样体肥大已经影响到呼吸、睡眠、吞咽及语言等生理功能,或者是引发了邻近器官的炎症,如中耳炎、副鼻窦炎等症状,就更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如何治疗腺样体肥大?
治疗腺样体面容,改善呼吸、睡眠,主要还是针对腺样体肥大,其中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腺样体肥大明显,需要及时进行腺样体切除术。有口呼吸、打鼾情况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了解腺样体肥大程度,如果腺样体过于肥大,占据了呼吸道的50%及以上,则应及时手术切除腺样体。
对于腺样体面容影响外貌美观者,则需要正畸治疗,可以通过扩弓、牙合垫矫治器、腮托颊翼进行综合治疗。
如何预防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面容主要是腺样体肥大所致,所以在预防时应注意个人以及家庭环境卫生,确保室内空气循环,通风流畅。
在感冒流行季节应带领儿童远离人群密集的场所,有利于避免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慢性鼻炎等疾病的发生所导致的腺样体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