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宝宝小时候胖乎乎的,6个月大的时候得了一次肺炎,然后胃口就一直不好,什么都不想吃,越来越瘦,想着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比较瘦的人,看着他精神也很好,就一直没管他,但是今年上了幼儿园,发现越来越不对头了,他和他同学相比又瘦又小,幼儿园老师也给我说过很多次,孩子不愿意吃饭,总是剩好多饭,建议我们看看医生,我们家宝宝看怎么治疗一下呀?感觉很纳闷,现在物质条件这么好,食物这么丰富,为什么我家娃娃骨瘦如柴?”这是前天门诊一个3岁6月男宝妈妈门诊的讲述,孩子身高92cm,体重11.3kg,临床诊断:矮小症、营养不良。“食物这么丰富,为什么我家娃娃骨瘦如柴?”,可能道出了许多宝爸宝妈的心声,今天我们聊聊孩子“瘦小”的原因。
小儿不愿意吃饭,或者吃饭可以,但是不长肉,这可能是许多家长遇到的问题,也是我门诊常常听到的。中医一般认为此类孩子属于“厌食”,如果伴有腹胀、口臭、大便干,也可以归属于“积滞”,如果体重严重低下,达到了现代医学所谓的“营养不良”,也可以诊断“疳证”,“厌食”、“积滞”、“疳证”最终的原因都是孩子脾胃运化能力出了问题,也就是消化吸收有问题了。为什么出现问题呢?
1.先天禀赋不足: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父母脾胃差的宝宝,出生后脾胃功能会比较差,吃饭不香,吃下去不长肉。
2.疾病影响:中医认为小儿脾胃功能未完善,如果患了疾病,影响到了脾胃,或者一些药物的影响,损伤脾胃,就会出现脾胃功能不足,这种多见于本来长得很好的宝宝,腹泻或者严重疾病后,胃口变得特别差,就像这个病例一样。
3.调护适宜:这种是最常见的,分为几种情况,一是喂养不合适,婴儿期由于饥饱不知,喂养过度,持续超过脾胃消化能力,损伤脾胃;二是过食肥甘,幼儿时期由于咀嚼能力较差,家长喂食肥甘厚胃,比如肥肉、汤汁等,损伤脾胃;三、过食生冷寒凉,小儿本来脾胃阳气不足,过食生冷寒凉,损伤了脾胃阳气,导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说到了这里,好多家长可能会说,原因我知道了,但是我该怎么治疗呢?
西医治疗该病一是补充消化酶,比如胃蛋白酶片,二是补充微量元素或维生素,比如锌制剂、赖氨酸等,其他真没啥好办法。
中医治疗该病确实很有优势,方法也比较多,中药治疗主要是还是辨证论治,包括中药汤剂、中药膏方,也包括许多中成药,都是效果不错的。同时,也有很多有效的外治方法,比如小儿推拿、四缝穴挑治、针刺、艾灸等。
这类疾病的中医调治,相当于体质调理,一般疗程疗程很长,见效缓慢,属于“慢病缓治”,患儿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坚持调理,才会有大效果。